关闭

我国南方高温高湿,适宜黑星病发生。白梨系统易感染。砂梨中也有少数品种感染。只要加强防治,此病完全可以控制。

 

121214.jpg

黑星病叶面、果实症状图示

 

症状:梨黑星病为害梨的叶片、叶柄、果实、果柄、花柄、芽、新梢等部位。芽最早发病。春季芽萌发后,芽鳞片伸长的基部白色部分出现小黑色斑点,以后病斑上产生黑色霉层。被害的芽、鳞片,毛多不脱落,严重时芽鳞开裂枯死。

叶片感病,多在叶背主侧脉上。初为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斑点,后在病斑上产生黑霉,呈放射状。病斑逐渐扩大,严重时可蔓延到全叶,最终导致叶片脱落。叶柄、花柄、花序及果柄上受害,症状大体一致,开始在柄上出现小黑点或椭圆形点,逐渐扩大,并产生黑色霉层,病部凹陷,易早期落叶。

果实受害,前期的果面产生淡褐色圆形小病斑,逐渐扩大到5~10毫米,表面产生黑霉,病部停止生长,随着果实增大,病部凹陷,木栓化,龟裂。严重时,果呈畸形,果面凸凹不平,病部果肉变硬,味苦,果实易早落。果实生长到中后期,果面病斑上的黑霉常被雨水冲掉,病部也常被其他杂菌腐生,长出粉红或灰白的霉状物。果实后期受害,果面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近圆形黑色病斑,表面干硬、粗糙,霉层很少,果实不畸形。采收前受害,果面出现淡黄色小病斑,边缘不整齐,多呈芒状,无霉层,采收后如经短期高温高湿,则病斑扩大很大,并长出大量黑色霉层。

新梢受害,嫩梢基部初呈黄褐色,最后使嫩梢枯死。

 

发病规律:黑星病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梢、病叶和芽鳞内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或由菌丝形成的子囊壳产生的子囊孢子作为初侵染源,经风雨传播,以菌丝在枝梢病部或芽鳞内越冬的,翌年梢芽基部最先发病和继续扩大侵染。3~9月都可侵染为害。展叶1个月的叶片不感病。天气干燥也不易侵染,不同品种被害程度不同。

防治方法:1、严格清园消毒。2、花期及时摘除病花序。3、药剂防治。谢花后喷一次62.25%仙生药液600倍,隔12~15天重复一次,以后如果发现少量病枝叶,及时剪除,如果发现病发生较多,则用大生M-45 800倍液与仙生6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相隔半个月。也可用果病灵500~700倍液,或36%特菌唑1500倍液或果病一次净或40%黑星速克粉剂1200~1500倍液防治。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