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症状:谷子各生育阶段都可发病,分别引起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以叶瘟、节瘟和穗颈瘟危害最重。 苗期发病在叶片和叶鞘上形成褐色小病斑,严重时叶片枯黄。叶瘟多在7月上旬开始发生,叶片上产生梭形、椭圆形病斑,一般长1~5毫米,宽1~3毫米,在高感品种上可形成长1厘米左右的条斑。感病品种典型病斑中部灰白色,边缘紫褐色,病斑两端伸出紫褐色坏死线。高湿时病斑表面有灰色霉状物。严重发生时,病斑密集,互相汇合,叶片枯死。节瘟多在抽穗后发生,茎秆节部生褐色凹陷病斑,逐渐干缩,穗不抽出,或抽穗后干枯变色。病茎秆易倾斜倒伏。穗颈和小穗梗发病,产生褐色病斑,扩大后可环绕一周,使之枯死,致使小穗枯白,严重时全穗或半穗枯死,病穗灰白色、青灰色,不结实或籽粒干瘪。 谷子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抗病品种叶片无病斑或仅生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中度抗病品种生椭圆形小病斑,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病斑宽度不超过两条叶脉。感病品种生梭形大斑,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宽度超过两条叶脉。

 

1.jpg

谷瘟病病症初期后期(图示)

 

传播途径:带菌种子和病株残体提供初侵染菌源。接种试验表明,谷瘟病菌能侵染青狗尾草,而马唐等多种禾本科植物则不被侵染,田间多数禾本科作物和杂草不能提供越冬菌源。谷子病株产生新一代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在华北地区,每年发生5~8代,8月份是发病高峰期。在吉林省,叶瘟在7月中旬开始发生,7月末至8月上旬为发病高峰;穗颈瘟在8月上旬开始显症,8月下旬停止发展。

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谷子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有较多抗病种质资源和抗病品种,可根据本地病菌生理小种区系,合理鉴选使用。种子田应保持无病,繁育和使用不带菌种子。

2、加强栽培管理,病田实行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合理调整种植密度,防止田间过度郁闭,合理排灌,降低田问湿度,减少结露。合理施肥,防止植株贪青徒长,增强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 有效药剂有敌瘟磷(克瘟散)40%乳油500~800倍液,50%四氯苯酞(稻瘟酞)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防治叶瘟在始发期喷药,防治穗颈瘟可在始穗期和齐穗期各喷药1次。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