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症状:病株矮于健株。发病初期病穗穗苞很紧,下部膨大,旗叶直挺,剥开可见内生白色棒状物,即乌米。苞叶里的乌米初期小,指状,逐渐长大,后中部膨大为圆柱状,较坚硬。乌米在发育进程中,内部组织由白变黑,后开裂,乌米从苞叶内外伸,表面被覆的白膜也破裂开来,露出黑色丝状物及黑粉,即残存的花序维管束组织和病原菌冬孢子。叶片染病在叶片上形成红紫色条状斑,扩展后呈长梭形条斑,后期条斑中部破裂,病斑上产生黑色孢子堆,孢子量不大。

 

1.jpg

高粱丝黑穗病(图示)

 

传播方式:该病以种子带菌为主。散落在土壤中的病菌能存活1年,冬孢子深埋土内可存活3年。散落于土壤或粪肥内的冬孢子是主要侵染源。冬孢子萌发后以双核菌丝侵入高粱幼芽,从种子萌发至芽长1.5cm时,是最适侵染期。侵入的菌丝初在生长锥下部组织中,40天后进入内部,60天后进入分化的花芽中。发病条件与土壤温度及含水量与发病密切相关。土温28℃、土壤含水量15%发病率高。春播时,土壤温度偏低或覆土过厚,幼苗出土缓慢易发病。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

2、大面积轮作与其它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能有效地控制该病发生。

3、秋季深翻灭菌可减少菌源,减轻下一年发病。

4、种子处理

①温水浸种。用45~55℃温水浸种5分钟后接着闷种,待种子萌发后马上播种,既可保苗又可降低发病率。

②药剂拌种。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g拌1kg高粱种,防效优异。也可用50%萎锈灵粉剂35g拌5kg种子,拌种后播种。

5、适时播种,不宜过早。提高播种质量,使幼苗尽快出土,减少病菌从幼芽侵入机会。

6、拔除病穗,要求在出现灰包并尚未破裂之前进行,集中深埋或烧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