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症状表现:本病在甘薯苗床、大田和贮藏期皆可发生,主要为害薯苗和薯块。薯苗染病,多在近地际茎基部现近圆形、黑色陷斑,其幼茎、须根亦变黑腐烂,终致死苗“烂床”。大田期和贮藏期薯块染病,薯块上现膏药状青黑色陷斑,并深入薯肉,味苦。潮湿时斑面初现灰色霉层(病菌无性态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后现黑色刺状物(病菌有性态子囊壳)。病薯不堪食用色椭圆形或菱形病斑,稍凹陷,初期上有灰色霉层,后逐渐产生黑色刺毛状物和粉状物。严重时,幼苗呈黑脚状而死。

 

1.jpg

甘薯黑斑病(图示)

 

发病条件:病菌以厚垣孢子和子囊孢子在贮藏窖或苗床及大田的土壤内越冬,有的以菌丝体附在种薯上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来源。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上就能发病,25-28摄氏度最适宜发病。地势低洼、阴湿、土质粘重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合理轮作

选择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建立无病留种地;育苗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种5分钟处理好种薯,对于移栽前的幼苗可用50%乙基托布津5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浸苗10分钟,进一步杀菌。

加强管理

适时中耕保墒,合理追肥,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护肥效,在红薯分枝结薯期后适时喷洒地果壮蒂灵,以有效控制地表上层枝叶狂长,加速地下块茎超快膨大,增强抗御虫害能力,确保红薯的优质高效和丰收。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应根据植保要求喷施针对性药剂(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白菌清500倍液)进行灭杀,每隔7-10天1次,连喷3-4次;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巩固防治效果。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