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华稻蝗俗称油蚂蚱。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麦类、甘薯、高梁、芦苇等多种作物和杂草,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2.jpg

水稻中华稻蝗(图示)

 

(一)为害状况

成虫、若虫均食害水稻叶片,轻者吃成不规则的缺刻状,重的整叶被吃光;在水稻抽穗成熟期为害,咬断枝梗、啃食谷粒,造成白穗和秕粒,影响产量。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6~44毫米,体色多为黄绿色、褐绿色或背黄身绿。复眼灰褐色。触角鞭状、褐色。从复眼到前胸背板后缘两侧各有一条黑褐色纵带。卵深黄色,长约3.5毫米,宽1毫米,长圆筒形,中央略弯,两端钝圆。在卵囊内斜排成不整齐的2行,卵粒间充满胶质,卵囊褐色,呈茄形或梨形。若虫6龄,外形象成虫,无翅,黄绿色,背面色淡。到3龄时,长出翅芽。

(三)发生特点

中华稻蝗在山东省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壤表层1~3厘米深处越冬。蝗蛹孵化出土期年度间有差异,正常年份5月中旬开始孵化,暖春年份4月底5月初即可查到初孵蝗蝻,冷春年份孵化出土期可推迟到5月中旬或下旬初。蝗蝻孵化出土期较集中,同一生态环境4-5天即可全部孵化,盛期多在5月下旬,5月底6月初为末期。6月中旬为2-3龄盛期,主要聚集于稻田地边、田旁等处取食杂草。3龄后迁到稻田为害水稻。7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4-5龄盛期,8月上旬进入6龄盛期。成虫始见于7月中旬,8月上中旬为高峰期。9月中旬至10月初成虫多集中在稻田埂及沟边等特殊环境取食产卵。秋播小麦出苗后又陆续转移到早播麦田为害小麦,10月下旬始陆续死亡,全生育期150天左右。在稻蝗一生中,幼龄食量小,五龄食量大增,至成虫时食量最大。温湿度对稻蝗的发生影响较大。气温15℃以上时,蝗蝻开始孵化出土,气温上升到20℃,越冬卵大量孵化,达到出土盛期,蝗蝻活动的适温为25℃左右。土壤含水量20-40%,孵化率为70-80%。土壤含水量低或含水量60%以上时,卵常因干燥或水渍而死亡。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中华稻蝗卵多产于田埂、地边、渠旁,可通过铲埂、整修田埂,消灭越冬虫卵。结合积肥铲除杂草,或春耕灌水时打捞稻田浮渣,消灭蝗卵。

2、人工捕杀。在蝗蝻3龄前,集中在稻田边、渠旁等特殊环境,用捕虫网捕杀。

3、保护天敌,进行生物防治。青蛙、蟾蜍、蜘蛛、蚂蚁、寄生蝇等是稻蝗的天敌,严禁捕杀青蛙等天敌。也可放鸭捕食若虫。

4、药剂防治。抓住3龄前集中连片用药。3龄后迁入大田,根据田间调查,凡百墩有虫9头以上的地块应再防治一次。可选用以下药剂:每亩用25%杀虫双水剂100克,或50%辛硫磷乳油50~75克,或50%甲胺磷乳油50克,或40%氧化乐果乳油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