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是霉菌在基质(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次生有毒代谢产物,目前已知的数量多达3500种以上,在行业内和蓝耳病并称为“底色病”,对霉菌毒素的控制主要依赖脱霉剂和解毒剂,笔者在一线服务过程中,从现场管理角度来防控霉菌毒素,有可能是一种更高效的方式。
从现场管理角度来防控霉菌毒素,重点不是关注用那种方式使霉菌毒素失效,关键是控制霉菌毒素产生的环节,控制进入体内的霉菌毒素的总量,由此,笔者将霉菌毒素分为田间霉、仓储霉、饲喂过程霉三种。
田间霉是在饲料用的玉米等原料在种植过程中就已经发生了霉变,对于猪场来讲,我们把控好饲料原料关,不采购已经霉变的饲料原料就可以从源头阻断霉菌毒素的危害。据丁燕玲《2015—2020年国内饲料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报告统计分析》报道,饲料原料的豆粕、玉米、麦麸等或多或少都有霉菌毒素污染,无法采购到完全没有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原料,适当添加脱霉解毒一体的酶毒清,控制源头上霉菌毒素是经济之选。
仓储霉是饲料在储存过程中发生了霉变,产生了霉菌毒素,控制饲料水分、仓库湿度、温度、通风,是完全可以杜绝仓储霉的产生。
饲喂过程霉是饲料进入到猪群口中这一过程中发生的霉变,规模猪场使用料线供料,清理料线是一件较大难度的工作,管道系统或多或少都有饲料残存,及时、定期清除管道系统的残留饲料是现场管理的日常工作,高温高湿的春夏季节,料槽中的饲料也需要定时清理,在日常管理控制无法完成时,使用酶毒清等产品,延后饲喂过程霉产生时间、清除进入机体的霉菌毒素,替代人工和机器无法完成的工作,也是一种低成本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