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12316今日热点 资讯内容

说起番茄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很多菜农会认为无从下手防治,一旦染病后很难治愈。对此,记者认为,该病治愈难度大,但预防的办法却很多,也十分有效。
在这一病株上,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的症状表现十分典型。首先是在番茄茎秆表面有褐色至黑褐色长条形病斑,中下部茎秆上很多气生根凸起,而纵剖茎秆可见其内髓部变为黄褐色。但由于棚内湿度较小,茎秆伤口处未有菌脓溢出。
从植株整体来看,茎秆粗壮,髓腔内有机物充实,长势良好。但整枝打杈时,留下了诸多伤口,而病菌也正是从此进入,上下传导,进而导致整个髓腔发黄变褐。
熟悉病害特性
细菌性髓部坏死病是由番茄髓部坏死病假单胞菌引起,通过灌溉水、农事操作等进行传播,在湿度大、氮肥施用过多及植株存在伤口的情况下,传播性强,发病速度快。
在实际生产中,当番茄进入坐果期后,尤以植株生长中期和果实膨大期发病为重。此期植株负担重,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量大,抗逆性差;且存在连续整枝打杈的操作,茎秆上的伤口也多,造成了该病的发生、流行。 该病发生初期,症状不明显或不显症,因此很难被发现,待症状明显后,会有很多叶片萎蔫、整个髓腔内已经变坏,防治难度较大。
多措并举,综合预防
该病如菜农所说,番茄一旦染病后很难被治愈,所以就应结合其发生、传播规律,提早进行预防。
一是选择抗病品种,培育健壮植株。选用抗病品种是降低病害发生的首要预防措施。番茄定植后,自苗期开始就应注意壮棵培育。除了做好棚室环境调控工作外,更应注意均衡施肥,尤其是做好日常的营养补充工作。根据基肥的施用情况及植株长势,随时灵活调整用肥方案,确保植株长势壮而不旺,也不要徒有其表。若氮肥施用较多,植株看似粗壮,实则茎秆含水量大;也有的番茄植株茎秆内髓腔虚而不实,这是有机物积累不足的表现,这两种植株抗逆性都差,容易感染病害。施肥既是补充植株营养,又要起到养土促根、优化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
二是降低棚内湿度。这是低温季节棚室管理的重点,棚里最大的湿气来源于浇水及之后的不当管理。一次性浇水过大,棚内湿度大增,且浇水后,通风不足,在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下,植株表面易形成露水,制造了细菌繁殖、侵染的环境条件。那么,降低棚内湿度,首先要合理浇水,确保水量大小适宜。浇水后的一两天内,尽可能地加大通风,加速棚内湿气散失。其次是采取地膜+稻壳(或粉碎秸秆)的方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湿效果明显。
三是减少伤口。伤口多是整枝打杈、采摘果实留下的,这不能避免,只能减少并做好防护。首先是选择晴好天气,待棚内通风,湿度降低后,再进行整枝打杈,利于伤口快速愈合。打杈后要紧跟喷施一次喹啉铜,起到保护伤口的作用。其次打杈伤口要小。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棚室的番茄植株上有较大的伤口,这都是整枝打杈不利索,连带了茎秆上的表皮造成的。对此,菜农可选用专用剪刀、刀片等,将其进行杀菌后,再用于整枝打杈。注意切割时速度要尽量快,伤口要小。
四是进入坐果期前,提早预防。坐果后的植株负担重,抗逆性下降,利于病菌的侵染。由此,植株进入坐果期前,是预防病害的关键期,同时,番茄定植缓苗后、盛果期也是防病关键期,切不可一防了之。预防细菌性髓部坏死病,菜农可选用喹啉铜、噻唑锌、噻霉酮、中生菌素、春雷霉素等药剂,喷淋地上部植株,并注意茎秆部位也要受药。同时,选用复合微生菌剂进行随水冲施,让有益菌在土壤中迅速占位、繁殖并发挥作用,起到形成根部保护壁垒、抑制有害菌的作用。
五是发病后,及早治疗。对于已经发病的植株,选用恰当的药剂及用药方式进行治疗。由于该病发生在茎秆内部,如果选择的药物不合理,药液难以达到发病部位,防治效果就会很差。一般来说,铜制剂对细菌有特效,但内吸性差,发病后难以直接到达发病部分,因此应选择内吸性强的中生菌素、春雷霉素等抗生素类以及氯溴异氰尿酸、叶枯唑、噻唑锌、硫酸铜钙等药剂,通过喷施和灌根进行防治。注意用药方式,实践中,有菜农采取茎秆注射法来防治番茄细菌性髓坏死,可选用琥胶肥酸铜、中生菌素或春雷霉素等进行茎秆注射,防治效果较好。由此,可将铜制剂的触杀效果和抗生素的内吸效果好有机结合在一起,对细菌性病害效果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发现细菌性髓部坏死病株,对于发病较重的,应及时拔除并带出棚外,且不可随意放置在棚内,以其继续免传播危害。对于发生较轻的,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切不可因为难治而任意发展。同时,对于发生过细菌性髓部坏死的棚室,在定植下茬之前一定要进行土壤消毒,减少病原菌,以防病原菌再次侵染植株。定植后,可以用噻菌铜或铜高尚等药剂喷洒一次植株茎基部。

上一篇:猪疫苗的分类

下一篇:农业农村部:到2030年全面建成国家南繁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