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信息速递 资讯内容

辽宁农田,粮油主要农作物只能种一茬的现状,可能因这场正在进行的冬黑麦试种而改变。

11月15日,雪后初晴。沈阳新民市东蛇山子镇黄金楼村的一块农地里,绿油油的麦苗在一片枯黄色中极为醒目。麦地的“主人”叫于景华,是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这天,是他和助手来采样监测的日子,通过采集样本,测量麦苗的根、茎、鲜重、干重以及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进而系统掌握麦苗的生长状况。两亩多麦地分为三垄,按低、中、高密度播种,每垄将取三组样。

“一、二、三……”蹲身扒雪,于景华细数起一株麦苗的分蘖数,脸上随之挂满笑:“一般来说,麦苗分出三至四蘖就能越冬,我们这麦苗普遍达到六至八蘖,越冬是完全没问题了。”

麦地也吸引了当地村民的关注。老农啧啧称奇:只听过关内山东、河北有种冬小麦,再往北真没听过哪里还能种?
“其实,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黑龙江就进行过冬黑麦试种,但只能在十月中旬秋收后播种,过冬效果不好,而且第二年收麦和种田有时间冲突,后来无奈搁浅。”于景华的科普,让大家悬起了心。
      
这里的冬麦试种,初衷是治沙,这个说法又提起了大家的兴致。于景华说:“彰武、康平等地沙区,种花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花生起收后,直到次年春天风季,地表裸露、极易起沙,而越冬的麦苗返青早,很快覆盖地表,就能破解这个问题,同时给种植户带来收益。”

沙地种庄稼,最大的难点是“囤”不住水。为了给沙地种冬麦扫清障碍,一年前起,于景华的团队就开始了微生物固沙技术的研发,旨在用一定剂量的微生物菌液让沙子“抱团”,起到保水的作用。目前,研制工作已取得试验成功,并用在冬麦种植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

“试种的是冬黑麦,引种自乌克兰,茎叶适口性好、干物质含量高、抗旱性强,既可以在来年采收,与花生间种;也可以作青饲牧草用,与花生轮作,而且比苜蓿等传统牧草更适合沙地种植。”于景华说。

按照计划,实验田的冬黑麦将用于留种,明年继续向康平、法库、彰武等地沙区进行试验性推广。于景华表示,帮助沙区农民实现生态和效益双赢,既是科研的工作价值所在,也是个人的幸福时光。

上一篇:冬季蔬菜如何应对低温雨雪寡照天气?技术指导意见来了!

下一篇:大棚蔬菜防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