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期间,秸秆产生量大、秋播茬口紧,秸秆还田任务重,为做好东主要农作物秸秆的高质量还田和还田地块的科学管理,确保下茬作物稳产丰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是水稻和春玉米主要产区。秋收前夕,受前期台风带来的暴雨和洪涝灾害影响,农田土壤含水量普遍较高,局部低洼地块尚有积水。秸秆还田需充分考虑今年的墒情特点,重点做好玉米、水稻秸秆还田工作。
受涝地块及时排水
对受涝地块在秋收前及时开沟、清淤、疏通沟渠,排出田间水分,利于秋季收获和秸秆粉碎作业。因洪涝导致田间积水或严重倒伏而无法进行机械收获的地块,不宜实施秸秆还田。
秸秆粉碎作业
选用加装秸秆粉碎抛撒装置的玉米(或水稻)联合收割机,收割时将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水分过多的地块建议选用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深翻与覆盖还田秸秆粉碎长度≤20 cm,粉耙及碎混还田秸秆粉碎长度为5 cm左右,呈撕裂状,平均留茬高度≤10 cm,在风蚀严重地区,秸秆全层覆盖地块可适当增加留茬高度至20 cm以上,减少冬春大风引起的秸秆飘散。粉碎长度合格率≥95%,漏切率≤1.5%;通过加装均匀抛撒装置板控制秸秆抛撒力度、方向和范围,均匀抛撒,覆盖整个作业幅宽。
玉米秸秆翻埋还田
适用于东北东部区域,耕层较厚、不易发生春旱的平川地块,以及受洪涝灾害地块。选用合适的栅栏式液压翻转犁、圆盘耙,进行翻耙整地作业;土壤水分过多的地块,可以只进行秋翻,翌年春季顶浆耙地。秸秆粉碎抛撒后,在封冻前完成翻地、耙地等作业,翻耕深度≥30 cm,秸秆置于15—20 cm土层,翻后耙平耙细,垄作地块一并完成起垄作业。后茬春玉米。氮肥按基肥与追肥比例1:2施用,磷钾肥全部做基肥施用,依据秸秆还田前期耗氮、后期释氮的特点,在定量施肥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氮肥基肥用量。后茬大豆。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肥料。
玉米秸秆条带覆盖还田
适用于东北西部偏旱区域,以及东北东部耕层较薄、易春旱的岗地,受洪涝的地块不宜采用该还田方式。选用条带耕作机一次完成秸秆归行、深松和灭茬碎土作业,作业时调整好深松与灭茬碎土深度,也可选择秸秆归行机直接进行秸秆归行。播种带40—50 cm,秸秆归行带80—90 cm,深松深度≥25 cm、灭茬碎土深度10—12 cm。春季旱情不严重的区域可选择秋季作业,在作物收获后至封冻前完成作业;易发生春旱的区域在春播前0—3天作业,具体时间根据土壤墒情而定。后茬春玉米管理同“玉米秸秆翻埋还田”。后茬大豆。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肥料。肥料宜施于种子侧向5—6 cm,深度为种下5—6 cm和10—11 cm两层,分别为施肥量的30%和70%。在玉米拔节前期或大豆苗期及时进行垄沟深松。
玉米秸秆碎混还田
适用于东北东部区域各种土壤类型及生态区,尤其适用于土壤质地黏重、通透性差的田块及温度低、降水量较大的区域。选用可以一次完成灭茬、深松、旋耕和起垄作业的整地机,在封冻前完成灭茬、深松、旋耕与起垄作业,重镇压后越冬。旋耕(耙)深度≥15 cm,垄宽110—130 cm或60—70 cm;或在土壤水分25%左右时,采用180马力以上拖拉机牵引深松机械进行深松,再用圆盘重耙耙地2遍,耙深15—20 cm。低洼易涝或受洪涝地块应起平头大垄,垄高15 cm左右,防止秸秆集堆。漫岗地可不起垄,采用平作,春季直接播种。翌年春季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土壤墒情不足的地块在播前坐水补墒或播后喷灌。后茬玉米、大豆管理同“玉米秸秆翻埋还田”。
水稻秸秆翻埋还田
适用于东北耕层较厚的稻田区域,以及不积水的田块。选用适宜水田作业的翻地犁或翻埋还田机进行翻耕作业。秋季秸秆粉碎后,可以秋翻作业的地块要及时翻地,立垡越冬;因洪涝或低洼而田间积水地块,可以在翌年春季排出田间积水后翻地。翻耕深度25 cm以上、漏耕率≤2.5%、重耕率≤5%。翌年春季水稻插秧前15—20天灌水泡田,泡田水深为垡片高度的2/3,泡田3—5天,用搅浆平地机进行搅浆整地,作业深度16—18 cm,作业后表面不露残茬,稻茬秸秆埋压入泥面5 cm以下。在定量施肥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氮肥基肥用量。
水稻秸秆旋耕还田
适用于东北耕层较薄的稻田区域。选用适宜水田的旋耕机进行旋耕作业。土壤含水量在25%以下时,采用常规旋耕机进行旋耕,旋耕深度12—15 cm,漏耕率≤2.5%,重耕率≤5%。翌年春季水稻插秧前10—14天灌水泡田3—5天,泡田深度高出旋耕后的土壤表面2—3 cm,土块浸透后进行平地搅浆作业,作业时水深在1—3 cm花达水状态,作业后表面不外露残茬,稻茬秸秆埋压泥面5 cm 以下。在定量施肥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氮肥基肥用量。
12316今日热点
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