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12316今日热点 资讯内容

香菇是我国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21年我国香菇产量达到1295.72万吨,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31.34%(数据来源于中国食用菌协会)。我国的香菇栽培以代料栽培为主,保留有极少部分段木栽培。香菇代料栽培经过60多年的发展,各地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设施设备差异等,形成了适应不同地区气候特点和栽培传统的多种栽培模式。目前主产区最主要的香菇栽培模式有:层架花菇栽培模式、脱袋地面斜置栽培模式、半熟料栽培模式和覆土栽培模式等。

近期全国多地陆续出现高温、雷雨等天气,由此产生的高温热害对我国香菇生产产生了较大影响——高温不仅会导致发菌阶段的香菇菌棒污染率增加、生长受到抑制甚至烂棒,而且会导致出菇阶段的香菇菌棒产量品质下降、死菇、病虫害等普遍发生,特别是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出现菌棒污染、烂棒等问题。针对近期多地高温天气的不利影响,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在首席科学家的安排下,由香菇栽培岗位牵头协同香菇品种改良岗位、菌种质量控制技术岗位、新型基质研制岗位、病害防控岗位、虫害防控岗位、生产设施设备岗位及智能化管控岗位科学家,结合驻马店综合试验站、泰安综合试验站、唐山综合试验站、郑州综合试验站、鄂西综合试验站、沈阳综合试验站、南昌综合试验站及丽水综合试验站等香菇主产区的实际生产经验,总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香菇生产高温减灾技术措施,供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和广大菇农参考。

一、科学预防高温热害
(一)菌棒生产阶段
1、合理安排制棒期
各地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生产设施选择合适的香菇品种、生产时间。早秋栽培危险期在接种阶段;春栽越夏危险期在越夏;春栽夏出的高温菇危险期在出菇阶段。所以,生产上要根据当地适合出菇的温度及生产用种的菌龄、温型等特性倒推时间安排菌种和菌棒生产日期。
2、合理调整生产技术
秋栽模式有控温设施的可以适季生产,没有控温设施的尽量避开高温高湿季节制棒。如遇持续高温可适当推迟制棒时间,早秋制棒,可适当降低培养料中麸皮的添加量(12-15%)(降低菌棒含氮量)和含水量,缩小木屑颗粒直径至3-8 mm,并添加石灰1%;下午拌干料,22点至凌晨1点加入石灰水湿拌,凌晨4点至上午十点装袋、灭菌。培养料从加水搅拌至装袋结束开始灭菌,6 h之内完成为宜,以避免培养料酸败。菌棒灭菌后,菌棒温度降低至60℃左右时搬运菌袋,搬运时要尽量缩短运输距离,并轻拿轻放,以有效控制杂菌感染;严格按照规范做好消毒杀菌处理,为降低污染率可选择夜间接种(接种温度不要超过28℃),加快接种速度,适当增加菌种使用量,接种后加套外带,并及时摆放到发菌室(棚)内。发菌室(棚)要阴凉通风,且要严格消毒和灭虫。
春栽模式:可适当提前制袋,保证越夏前完成转色,增加菌棒的抗性。整个越夏期间保证水源供应。

(二)发菌管理阶段
1、高温危害
发菌培养阶段,如果遭遇高温天气,发菌室温度持续在32℃以上容易发生“烧菌”现象,主要表现为菌丝受到烧伤、活力下降、生长停滞、出现高温抑制线、菌袋变黄变褐等现象,严重的会滋生大量细菌或霉菌,使菌袋松软发臭报废,相关研究表明温度升高使菌丝呼吸速率加快,菌袋内氧气不足,菌丝细胞启动无氧呼吸,一方面产生大量乙醛、乙醇和乳酸等有毒代谢产物;另一方面产生大量热量,使菌袋内的温度进一步升高,致使菌丝活力和抗性下降,甚至是死亡,杂菌滋生,导致菌棒污染甚至是腐烂。
2、设施降温
发菌期间如果遇到高温首先要采取措施防止烧菌,最大限度降低发菌室(棚)内的温度,定时进行通风换气,具体措施:
⑴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可加装风机水帘,可降低环境温度8-10℃,同时增加通风量;
⑵增加发菌室(棚)顶部及四周遮荫层厚度,减少热辐射增温;
⑶在发菌室(棚)顶部安装喷水带喷淋降温、地面喷水蒸发降温,注意严禁向菌棒直接喷水降温,以防止高温高湿环境下菌棒污染;
⑷如用大棚养菌,可搭设双层遮阳网,网与网之间的距离保持40cm以上,并保持大棚内通风顺畅。
⑸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设施化制棒,在环境可以控制的培养室养菌,以最大程度降低外界环境变化对菌棒培养的不利影响,提高养菌质量。
3、调整技术措施
⑴减少菌棒摆放层高,尽可能近地面摆放,以利用地面的温湿度条件;
⑵高温期严禁刺孔、搬动菌棒,以免引起菌丝呼吸代谢加快产热增强,加剧菌棒高温烧菌;
⑶需要增氧放气的菌棒应在高温过后进行刺孔,刺孔时选择气温较低的时间,分批次进行,要注意通风散热。刺孔后可垛成“2×3”字垛(即一层两个袋,一层三个袋交错摆放),这样通风换气效果比较好,氧气可以从剌孔眼进入袋内供氧,同时要注意环境卫生,密切观察菇蚊、菇蝇等害虫动态,对发菌室及周围环境须预先进行消毒杀虫。

(三)出菇管理阶段
1、设施降温
⑴出菇期要做好防高温工作,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搭建双层棚;
⑵加装风机水帘,结合地下水降温,可降低环境温度8-10℃;
⑶在棚顶安装水带喷淋降温,棚内安装排风系统加强通风换气;
⑷棚内建蓄水沟,安装微喷系统,利用地下水来实现降温;
⑸出菇棚顶及四周覆盖草苫、遮阳网等以降低热辐射。
2、调整技术措施
⑴高温期间,应尽量减少搬动菌棒,少打孔放气。如确需打孔放气、搬动菌棒的,要在早晚天气凉爽时分批少量进行;
⑵出菇期间可在傍晚或者夜间温度低时加强通风,以防高温、高湿引起杂菌污染,发生烂棒;
⑶高温季节尽量选择晚上低温时注水,同时注意近期气温变化,温差和温度适宜时注水催菇,温度高时注水容易导致不出菇;
⑷温度超过生产品种出菇范围时,可暂时进行休眠管理。主要管理措施是降温通风,根据天气情况,两天至少喷水1次,温度高时每天喷水2次,以保持菌棒湿润和菌丝细胞活力;于晚上通风,防止高温高湿而烂棒。在气温下降、昼夜温差拉大的情况下,开始正常出菇管理。

二、应对高温热害的关键管理技术要点
1、合理安排降温喷水方式、次数和通风时间;
2、菌棒制作尽量避开高温期,合理配方,严格控制菌棒含水量。降低菌棒堆码高度和密度,改善通风散热条件;
3、发菌期为防止烧菌,可采取增加、增密遮阳网,保证遮阳网与棚膜间保持40 cm左右的空隙,防止遮阳网紧贴棚膜。增加棚顶、窗及四壁遮荫层厚度,适时采取棚顶喷水、地面喷水等降温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发菌棚内的温度;可以在温度最低的时段如晚上进行通风增氧、降温。需要增氧放气的菌棒应选择温度较低时分批进行刺孔,刺孔时注意通风散热,消除菌棒产热引起的高温烧菌;
4、出菇期做好事前预防,改善出菇设施,可在出菇棚顶及四周强化遮光设施,外覆草苫、遮阳网等覆盖物。可以在棚顶连续喷水降温。若温度超过出菇范围时,可以采取降低湿度,暂时进行休眠管理。定期喷水保护菌棒表面菌丝,等气温下降时再进行出菇管理;
5、适度控制生产规模,合作社(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管理能力和设施水平计划生产规模,防止管理不到位造成损失;
6、加强病虫害防控,菌棒在高温条件下,对病虫害抵抗力下降,因此,需特别注意防控病虫害。菌棒进入菇棚设施之前,应对设施内外环境进行清洁、消毒、杀虫处理。要加强巡查,对已出现病菌感染的菌棒,应及时清理出菇棚。发生重度污染的菌棒,菌棒须在高温灭菌后再进行开袋晒干处理,或直接进行堆制沤肥等无害化处理。

上一篇:遇到苹果疫腐病应该怎么办

下一篇:辽宁明确今年完成4种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