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12316今日热点 资讯内容

苗期病虫害防治
水稻苗期需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才能保证后期茁壮成长,结出优质稻穗。水稻苗期主要病害有哪些?该如何防治?

1.立枯病
立枯病是由镰刀菌侵入引起的一种苗期主要病害,多发生在秧苗2~2.5叶期。
初发病的秧苗表现为生长矮小萎缩发黄,早晨揭开塑料布时,秧苗叶尖无露水珠,整个苗床开始时零星发病,而后发病点逐渐增多,每点的发病面积也逐渐加大,严重时用手拔秧苗,秧苗茎的基部断掉。
土壤PH值7以上、苗床低温潮湿、播种量过大易得立枯病。立枯病的药剂防治方法是1.5叶时,采用3%的恶甲水剂500克,兑水200倍,喷洒40平方米苗床来防治。

2.青枯病
青枯病主要是管理不当稻苗徒长,生理性的上下水供应不协调而造成的,发病秧苗叶色灰绿,叶片卷在一起,形成针状。多发生在2.5~3叶期。
青枯病的预防主要在于管理,及时适时通风,少浇水,少施肥防止秧苗徒长。

3.恶苗病
主要是由种子带菌引起,插后本田出现的病株,主要是带病秧苗在适宜条件下陆续显现的结果。
秧田病苗纤弱徒长,比健株高出1/3,叶色淡绿,少数病苗则表现矮化。本田插后一个月内病株陆续出现,表现为拔节提早,节间伸长,节上生倒根,叶片与茎交角增大(近于直角),色淡似缺肥,茎基部变褐甚至坏死腐烂。
防治方法是做好种子消毒,目前防治效果比较好的药剂为氰烯菌酯。

4.细菌性褐斑病
育苗前期管理不当造成秧苗徒长的情况下,在通风时,叶片嫩,叶片间相互磨差产生伤口,侵入细菌发生的病害。表现为通风后突然间上部叶片的边缘和叶面有褐色病斑,底部叶一般没有病斑。
细菌性褐班病不会传染,不用打药。细菌性褐斑病预防主要靠管理,发现秧苗徒长后应当开始小通风,早通风,晚盖膜,逐步加强通风管理,切记不要瞬时大通风。

5.绵腐病
绵腐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水稻苗期病害。遇低洼、冷凉、水分大、气温低的条件时,水稻幼芽粒的周围出现白绿色胶状物菌丝,严重时菌丝连成块状,稻苗烂根或茎基部腐烂。
防治绵腐病主要是避免在低洼冷凉的地方育苗,如选择这样的地块时一定要做10厘米高床,苗床周围挖排水沟降低苗床的水分。发现得病后,在立即掲膜凉床降低水分的同时,喷施硫酸铜类药剂消毒。

6.除草剂药害
当前苗床除草剂很多,其中最常用的丁扑合剂施用量大时会出现从第1叶的叶尖开始变白,重者第2叶也变白,甚至还出现全株变白死亡,不过丁扑合剂药害稻苗不出现畸型。
防止丁扑合剂药害的最好方法是不要超量施用,如果出现药害时,千万不要浇水,浇水越多稻苗吸收药量就多,药害也更重。解救的办法是严格控制水量,床面水分多时,大掲膜减少苗床的水分,在继续早通风、晚盖膜的低温管理的下,促进根系生长,使根系尽快扎到没有药的土层下面后正常管理。

7.矮壮素药害
床土调制剂中含有一定量的控制生长的矮壮素类药剂。使用调制剂量大或盘土搅拌不匀时,出现一块块秧苗长势缓慢,严重时还出现秧苗短叶,叶与叶的间距密,稻叶深绿,株高矮等畸形苗,后期随着稻苗的生长叶色变浅,根系粗白,无根毛,但不至于死亡。
预防方法主要是按说明合理施用调制剂,严格控制调制剂用量。

上一篇: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重点工作解读来了!

下一篇:玉米播种深度与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