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12316今日热点 资讯内容

当前,辣(甜)椒烂秆子主要有三种病害引起,分别是溃疡病、疫病和菌核病。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下这三种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一、辣椒溃疡病
属于细菌性病害,每年冬季是溃疡病的高发期。病原菌常从各种伤口侵入。连阴雨天气下,病害发展很快。该病菌一旦侵入植株体内即快速扩展,造成较大损失。
茎秆染病,产生灰白色至灰褐色条状枯斑,茎部开裂,剖开茎部可见髓部开始变空,维管束褐变。病害扩展缓慢时,病茎略变粗,其表面生出较多不定根或刺状突起,最终导致病茎髓部全部变褐,造成全株枯死。
防治:
1.避免棚内高湿露水出现。溃疡病在高湿的环境中发病严重,棚室管理中应在保证棚温的基础上尽可能通风降湿。连阴天到来前切勿浇水,并采用膜下浇小水、行间铺草、减少喷药等方式,降低棚内湿度。
2.注意保护好植株伤口。菜农在疏叶、摘椒及打杈后容易造成伤口,病菌容易从这些部位侵染,菜农要避免在雨天和刚浇过水后棚内湿度大时操作,以保证植株的伤口有足够的愈合时间,并使用铜制剂涂抹伤口。
3.药剂防治。当辣椒植株发生溃疡病时,菜农可喷洒可杀得3000防治,每隔5至7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2至3次后,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除了喷药防治,对于发病较轻的植株,菜农可将药剂调成糊状采用涂抹法进行防治。涂抹前用小刀将病患处刮干净,涂抹时不要只涂抹伤口处,最好用毛笔或刷子将伤口周围也一并涂抹上,这样不仅对整个伤口进行了全面防治,对周围的部分也起到了防治效果。
二、辣椒疫病
疫病病原属于卵菌,病菌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较高,是主要初侵染源。
田间传播主要靠灌溉水携带、水滴溅射、农事操作和接触传染。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发病流行越重。
疫病发病迅速,防病用药也要及时,发现后要立即喷药,绝不能耽误时间,一旦耽误了防病时机,往往造成重大损失。
防治:
1、种子消毒:采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或20%氟吗啉可湿性粉剂加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碧护)浸种,取出用冷水冲洗后催芽播种。
2、带药定植:移栽前施药,采用药液喷施幼苗整株和根部土壤的方法,可选用44克/升精甲·百菌清悬浮剂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
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高垄栽培、注意排水,控制湿度是关键。
4、发现中心病株后尽快清除,同时开展药剂防治。
喷药时应先喷未发病区,再喷发病区。喷药时要将喷头向上45度,从辣椒的茎基部向上均匀地喷洒到叶片的背面。发病株所在垄畦及其邻近垄畦是重点防治区域。
可选药剂有: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等。
三、辣椒菌核病
菌核病病原属于核盘菌,病菌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在棚内,病株与健株,病枝与健枝接触,或病花、病果软腐后落在健部均可引起发病。棚内低温高湿时发病重。
菌核病造成的烂秆主要侵染表皮,发病茎呈灰白色,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后茎部皮层霉烂,病茎表面或髓部形成黑色菌核。菌核鼠粪状。干燥时植株表皮破裂,纤维束外露似麻状。
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50%百·菌核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喷雾防治。遇连续阴天发病时,可每亩用10%腐霉利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200克,于傍晚均匀布点,闭棚熏一夜,每隔5~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上一篇:2021版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国家标准已经正式实施啦!

下一篇:疥螨的识别区分及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