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信息速递 资讯内容

2017-2018年的玉米价格着实让农民体验了一把坐“过山车”的感觉,春节前玉米最高价逼近1元,春节后,随着临储玉米拍卖节奏越来越强,玉米市场“风雨飘摇”。
展望今年秋后,玉米价格究竟又该何去何从?到底是涨是降?
下面小金从种植、成本、供求等因素给大家分析一下。
1.玉米种植情况
由于东北地区普遍发生春旱,导致大部分地区玉米地出现缺苗、断苗,甚至不得不毁苗、补苗,整体苗情不乐观。据中央气象台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国一、二类苗比例分别为31%、68%,一类苗较上周减少4%,二类苗增加4%。从全国数据来看,全国玉米播种面积较去年有所减少,总体苗期基本与去年持平或略低于去年,东北部分玉米主产区干旱较重,预计将拖累玉米单产。据权威数据预测,今年玉米总产量预计比2017年至少减少200万吨以上。
2.成本因素
2018年,环保督查保持着高压态势,种子、化肥、农药生产成本增加,农资全部应声涨价,其中化肥价格涨幅最大。农业农村部召开重点农产品信息发布会,通报了2017年主要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按照化肥价格上涨20%的初步预算,预计2018年玉米总成本比上年增加2.4%。据12316热线联络员反应情况来看,玉米实际种植成本只会更多,部分地区受到2017年玉米行情走高影响,2018年租地价格上涨明显。
3.供求关系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6月份统计预测,下年度我国玉米年度缺口将达到4000余万吨。玉米供需从宽松走向偏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进口方面,为了反制中美摩擦,国内计划7月6日起对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加税25%,加征关税后我国自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成本将攀升。据6月20日海关数据显示,7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CNF价格为203美元/吨,据测算,到我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921元/吨,比广东港口玉米价格高101元/吨。进口玉米将不再占据价格优势,虽然短期内看不出效果,但是对于后期国内玉米的市场消费绝对是个利好消息。
需求方面,虽然当前生猪养殖利润不佳,但也恰恰说明生猪存栏量巨大,考虑到规模猪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饲料需求必然会刚性增长,并且随着进口大豆、高粱的价格提升,玉米在饲料中的比例必然会有所增加,国产玉米消耗也就越多;另一方面,从规划和在建项目来看,2018/2019年度玉米加工产能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玉米消费量继续增加已成必然。据权威数据预测,饲用消费将达到1.43亿吨,比上年度增2.2%,保持刚性增长;工业消费6880万吨,比上年度增6.2%,维持较快增长。
总结
综上,短期来看,临储玉米拍卖依然是未来玉米价格走向的决定因素。
长期来看,受到今年玉米苗情、播种面积、预估产量、种植成本、租地成本、物流成本、供求关系等影响,秋后玉米价格显然已经具备再次“起飞”的条件。

上一篇:2018年第28期牛羊市场盘点

下一篇:猪价为何突然猛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