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媒体专栏 资讯内容

      玉米去哪了?——这句话有可能成为2018年玉米市场的关键词。

      东北地区开始已经陆续启动玉米收购,短短两天部分企业就开始抬价收粮,近日,原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在《粮油市场报》刊发文章称,国内玉米消费量被严重低估!
      文中称,2016年临时存储玉米库存增加量超过8000万吨。但事实上,加上减产、商业转接库存等因素,库存增量大约为6000万吨,一下子就减掉了2000万吨!!需求方面,截至2017年10月,临时存储玉米共计成交5740万吨,在2016/17年度的实际消耗量为2540万吨玉米。从2016年收购12543万吨临时存储玉米,猛然变为向市场抛售2540万吨玉米,说明玉米消费严重被低估!

QQ图片20180302095819.png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在主产区实施多年的临时收储政策被“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新政策取代,东北主产区玉米流通向市场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很多人用“改革超预期”形容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得的积极成果。但是,为什么在取消临储收购后没有出现预想之中的“卖粮难”?为什么会取得超预期的成果?

“玉米又都去哪儿了”

      2016年国内临时存储玉米收购量达到12543万吨,临时存储玉米库存增加量超过8000万吨。事实上,国内玉米过剩量并没有这么大,临时存储玉米库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商业库存转移的结果,扣除该因素之后,库存增量大约为6000万吨,差距之大令人惊叹!玉米价格下落之后,玉米消费确实增加,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数量也受到抑制,但似乎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变化会如此之大,有人发出了“玉米都去哪儿了”的疑问。

0.jpg

       将年度供给和需求的各变化项进行平衡分析后发现,2016年玉米减产数量可能不是区区的508万吨,减产量应该远远超过统计数字。如果这一分析成立,2016/2017年度改革取得超预期的成果,与供给量明显下降也有非常大的关系。
      在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供给一下子减少了产量的20%,供求矛盾自然会得到有效的缓解。

      玉米总产量下降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播种面积,二是单产水平。观察2016年和2017年的天气条件,确实不利于玉米产量形成,玉米单产水平降低,导致国内玉米总产量较上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减少。

      强调玉米减量对市场运行的影响,是因为只有准确地认识到真实的供求状况,才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当前的市场,才可能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产业政策,才能对未来的玉米供求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虽然当前临时存储玉米库存仍十分庞大,但市场运行情况似乎也在证明,这两年国内玉米实际减产数量也很大。

      在玉米市场,库存已经成为我们制约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对于库存玉米,同样来自官方数据显示,约有1.8亿吨,但这里面需要分清三个因素:一是数据,临储加储备,还有商业库存,这些都需要重新估量;二是有效供给量,量再多,也需要满足市场的质量要求才行,这点市场目前已经认可,优质玉米可能面临缺口;三是出库价格。

      从之前中储粮的库存玉米拍卖来看,库存玉米拍卖价格和市场主流价格基本一致,甚至略高,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拍卖能否作为政策拍卖底价进行参考尚待商榷。

      此外,目前东北地区农户余粮已不多,同时随着玉米价格的上涨,深加工和饲料企业盈利也在降低,未来市场是供应和商品价值的博弈。

(文章来源:12316金农热线)

上一篇:中央终于发话了,以后农村承包地发生纠纷这么解决!

下一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逻辑之维和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