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媒体专栏 资讯内容

新时代“三农”启示录·绿色篇

  和!绿色打底农业新颜

  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习近平

农民日报编辑部

  罗马时间2018年2月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致函中国农业部,确认中国南方稻作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再一次收到来自古老中国的智慧馈赠。贵州从江稻渔鸭系统、陕西佳县古枣园、甘肃迭部农林牧复合系统……从水稻田上的精耕细作到大草原上的牧马放歌,中国已经有15个项目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华夏农耕文明绵延五千年,中国智慧依旧在为21世纪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态样本和灵感源泉。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党的执政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场合强调“两山论”,向世界宣示,绿色、低碳、循环,将成为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作为自然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生态系统,自然而然地担纲了守住青山绿水、打底绿色中国的历史使命。

  农业绿色发展的理念内涵从未如此深刻

  ——习近平“三农”思想引领下的绿色农业发展观,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及怎么保护等重大问题,新自然观、新系统观、新经济观护航大国“三农”在现代化浪潮中长风万里

  回望历史,众多曾经辉煌的古文明发祥于良好的自然环境,又衰落于严重的生态破坏,惟有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始终传承着系统性生态文化,始终坚守着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肩负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的艰巨任务,如何更好遂行使命,又确保发展的永续?对中国农业来说,困难盘根错节,挑战前所未有。

  这是我们的环境束缚——全国耕地点位超标率达到16.1%,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危及农业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这是我们的资源瓶颈——耕地数量在减少、质量在下降,农业生产用水缺口呈扩大之势,京津冀形成20多个漏斗区,河北最深的机井一度达800多米。农业资源弦已紧绷,限制着农业的发展空间。

  这是我们的时代大考——这边厢,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绿色农业提出了不容折扣的期待,“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政治问题。那边厢,一线城市已经在谋求经济转型升级,淘汰的落后产能会不会转移到广大农村?如何让绿色农业、绿色农村大踏步向前过程中路径不跑偏,考验着各地发展的战略定力。

  农业绿色发展的底气却也前所未有地瓷实。我们有物质基础——五年来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即便在籽粒玉米累计调减5000万亩的大背景下,2017年粮食总产量仍然保持在1.2万亿斤的历史高位,中国饭碗始终铜铸铁打。

  我们有科技支撑——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节水灌溉、光伏农业、废弃物利用等前沿技术的突破,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着“最强大脑”。

  我们有发展实力——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农民得实惠多、收入增速始终跑赢城镇居民的五年,是农村面貌变化大、城乡一体化提速的五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一路奔跑的农业调整步伐、转变方式提供着战略腾挪空间。

  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习近平“三农”思想引领下的绿色农业发展观。

  绿色农业发展观蕴涵了“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新自然观。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不仅包括了本身的价值,而且对维持自身的完整、稳定、良性循环与平衡发展有影响、有价值。“修了一道堤,人行车通问题解决了,但水的回流没有了,生态平衡破坏了;大量使用地热水,疗疾洗浴问题解决了,群众很高兴,但地面建筑下沉带来了更为棘手的后果;这类傻事万万干不得!”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主政福建宁德的习近平同志就曾论述过自然生态维持自身平衡的价值,指出保护自然本身就应得到合理回报和经济补偿,在新自然观的指导下,自然休养、生态补偿等一系列制度得以构建。

  绿色农业发展观蕴涵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新系统观。“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习近平同志的论断打破了条块分割的传统自然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环境治理模式开始转变,一系列调整生产结构、调节生产时序,逐步恢复自然生态和资源承载力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

  绿色农业发展观蕴涵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新经济观。“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论断确立了环境在生产力构成中的基础地位,绿色GDP成为指导和考察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治理社会的指挥棒,曾经落后贫穷的地区“把农村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的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汲取传统智慧,回应时代命题,中国农业在新的发展观指引下,用一场绿色革命,向世界回答着重担在身的华夏农业向何处去的问题,这是一场传承、复兴,更是一场创新、改革。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上一篇: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下一篇:土地流转要注意,千万别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