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媒体专栏 资讯内容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2017年底,农业部等8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启动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工作的通知》,浙江、江苏徐州、河南平顶山等入选第一批40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通过探索,一批适应不同自然环境、具备不同类型特点的农业绿色发展模式渐趋成型,为全面推进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了样板。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转变发展理念的时代课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顺势而生,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是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要求,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以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农村社会的可持续为目标,以高效利用资源、治理环境问题、保护修复生态为重点,将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分类推进的良好格局。

  产品绿色和布局优化,产业在绿色和延伸中提质增效

  入冬之后,一辆辆货运车奔跑于徐州市李庙村“上海外延蔬菜种植基地”和上海的批发市场之间。基地负责人李康告诉记者,“基地220个大棚的蔬菜全部达到了绿色、无公害,并实现了全程可追溯。2012年大棚建成后,采用大水大肥很快出现了土壤板结和盐碱化,之后换成了稻草秸秆、动物粪便、生物菌肥制成的有机肥,虽然施肥成本提高了20%,但蔬菜价格和销路大大优化。”如今,基地还带动了周边4700亩土地和76个家庭农场发展绿色蔬菜种植。

  将绿色农产品加工成优质商品,徐州市沛县通过绿色生产方式延伸产业链条,为农业产业化提质增效,变绿色为效益。走进徐州沛县经济开发区,有一批农业企业格外亮眼:机器快速飞转,新采摘的牛蒡被加工成牛蒡茶,贴上出口日本的标签;新收购的桃子堆成小山,经机器分选、清洗、剥离、无菌灌装、化验检测等工序,加工成诱人的黄桃罐头;全封闭的车间内,一只只鸭子经过屠宰、清洗、分装、加工等,变成制作熟食的原材料。

  大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芳春告诉记者,2005年公司在沛县成立,就是看中了这里的水果种植基础和交通优势。“公司生产的水果罐头全部出口美国和欧洲,年出口量不少于1.5万吨,对桃子的需求是5000亩的种植面积,沛县及周边的3000亩绿色种植基地被选为原料基地。”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像大丰食品这样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沛县经济开发区,成为沛县农业产业化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为当地种植业、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也对种植业、养殖业的绿色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事实上,培育什么样的产业,如何由产业而集群,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是各地农业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产业培育上,山东滕州紧抓马铃薯的标准化生产及品牌营销。据统计,2017年总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品牌价值136亿元。在第九届中国(滕州)马铃薯节上,滕州更是与国内外购销客商签订了120余个马铃薯购销订单,合同总金额近20亿元。“上市时间早,抢占市场先机”是枣庄市把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的秘诀,这得益于枣庄市在早春设施马铃薯绿色丰产栽培技术集成上的突破。地膜覆盖、双膜拱棚、三膜拱棚、冬暖大棚和秋延迟栽培等五种栽培方式大幅度提高马铃薯的生产水平和种植效益,一批马铃薯专业村在滕州市培育起来,基本实现了“亩产万斤薯、收入过万元”。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农业发展基础、资源条件、生态类型差距很大,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也各不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针对各地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综合考虑各地农业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并按区域布局给出了重点发展路径。

  位于长白山西南麓的吉林通化县属于优化发展区。2017年在完成调减籽粒玉米4万亩后,重点增加了中药材、鲜食玉米、杂粮杂豆、蔬菜、大榛子等经济作物,如今形成了“一心四核”的产业布局。如何实现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现实要求,为此,通化县摸索了人参绿色全产业链、种养生态循环农业、“贡米+”多维生态产业、绿色养生休闲旅游组团等六种发展模式,从各个环节增加农业效益。

  在适度发展区,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在下大力气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同时,将绿色、高效作为发展目标。2017年建成金堆高山蔬菜基地、南沙设施蔬菜基地、毕新社区蔬菜基地等20个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节水灌溉6.98万亩。华州区出台《加快新兴现代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2018-2020年奖补政策的实施意见》,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扶贫结合,对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认证条件的经营主体实施奖补政策。

  青藏区的高原特色农业资源丰富但生态脆弱,海洋渔业区面临资源衰退、污染突出等问题,属于保护发展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仲巴县一方面全面打造珠峰霍尔巴绵羊品牌,成立珠峰霍尔巴绵羊专业合作社16家,组建两家霍尔巴羊扩繁基地,推进珠峰霍尔巴绵羊的“三品一标”工作;另一方面又抓好草场保护和建设工作,成功争取总投资1288万元的草场灌溉项目,做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政策落实,全面实现草畜平衡。

  水肥药减量,资源利用率在循环中提高

  2018年元旦刚过,黄河故道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里就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濒危青头潜鸭。这让江苏的环境科学研究人员感到格外的惊喜和意外。事实上,在江苏徐州沛县实施“农业+旅游”大沙河综合开发项目之前,33公里长的大沙河道沿线很多是沙荒地,涝年洪水泛滥,旱年黄尘滚滚。如今,一条万亩果品经济带已经成型,鹿楼镇果品“沙河印象”成为具有市场知名度名优品牌。

  一位果农自豪地告诉记者,尽管地里的果树是2016年刚刚下苗,到2018年预计能达到亩产2000~3000斤的产量。“地里铺了20~30厘米的木耳渣,水肥一体化的管道全覆盖,大沙河的水加上有机肥料,这样的种植方式比普通方式提高产量至少缩短了2年时间。”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资源已成为评价和衡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解决农业资源日益尖锐的供需矛盾,统筹好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宁夏青铜峡市从建立重要农业资源台账、摸清农业资源“家底”着手。通过多部门协调收集耕地、水、生产废弃物等数据资源,建立健全监测体系,测算农业资源承载力状况,评估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的制定,执法监督、奖惩机制等问题被更多地纳入政策研究层面,为解决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有效治理提供了有力依据。2017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一控两减三基本”进一步细化为“五大行动”,针对畜禽粪污资源化、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东北地区秸秆处理、农膜回收、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5个方面的农业绿色发展行动,既有目标要求又有责任主体。2017年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上,“草”被纳入山水林田湖同一个生命共同体中,对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农用地膜》重新修订,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对地膜的适用范围、分类、产品等级、厚度和偏差、拉伸性能、耐候性能等多项指标进行了修订,特别是提高了地膜的厚度下限。

  一系列政策调整形成合力,有力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实效:截至2017年底,化肥农药使用量提前3年实现零增长目标;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存栏调减已超过1600万头,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逐年提高,利用率已接近60%;全国秸秆还田面积达7亿亩,牛羊粗饲料70%左右来源于秸秆,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2%。

  这些数据反映着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不断减少和农业废弃物有效利用率的不断提高。成绩的背后是各地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和优化管理方式。

  安徽省颍上县全面推广了以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秸秆作为培养基栽培大球盖菇、秸秆作为原料生产育苗基质等为主体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并试点推行“秆肥等换”收集处理模式,扩大商品有机肥推广使用。江苏省泰州市狠抓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建立市(区)、乡镇、村(居)三级秸秆“双禁”巡查队伍,实行“时间不间断、空间网格化”巡查。吉林省舒兰市出台了“舒兰市秸秆机收打捆补助办法”“舒兰市推广有机肥奖补办法”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业开发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首先从黑土生态破题,对农业全面实施了“三减”(减化肥、减除草剂、减农药),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实现80.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测土配方施肥总面积达到120多万亩。山西高平将技术创新与增效增收结合,推进种养加一体化生态循环模式,如将玉米高产、生猪标准化养殖、动物蛋白与活性肽、工业明胶等技术集成,构建“玉米种植—饲料加工—生猪养殖—生猪屠宰及猪肉深加工—猪血猪皮猪骨加工”循环链,将秸秆综合利用、粪污沼气发酵等技术集成,构建“秸秆—基料—食用菌”和“畜禽粪便(秸秆)—沼气燃料—沼渣沼液有机肥”循环产业链,将粪污生物化处理技术集成,构建“畜禽粪便—黑水虻—鸡鸭高蛋白饲料”循环链。

  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建设,注重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合理利用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补齐资源环境短板充分结合;注重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过程中,将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发展的可持续性都纳入进来。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在打造千亩猕猴桃基地时充分利用天然降水灌溉,摸索出了集成土壤深松、集雨窖收集雨水、滴灌渗灌、水肥一体化、防草布覆盖保墒、微型集水沟蓄水、果树行间生草保墒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甘肃省高台县将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与休闲开发相结合,以黑河湿地大湖湾生态公园为核心,形成了“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县城特色。

  再绘绿水青山,村居环境在综合治理中变美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建设环境美好的生态宜居乡村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才能实现美丽中国。

  湖南省澧县在推出“绿色存折”制度后,村里的垃圾不仅杜绝了乱丢乱放的现象,还实现了分类回收。“绿色存折”全称“再生资源绿色银行存折”,每家每户回收的垃圾可根据种类、数量、单价等折算成具体金额登记到“绿色存折”,凭存折可到垃圾分类中转站设立的“以废易物兑换专柜”兑换生活用品或现金。“绿色存折”制度以小投入产生大的环保效应,真正做到农村垃圾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巡检河、蜂王河、辉塘河是贵州省凤冈县蜂岩镇三条主要河道,过去管理常常面临非法排污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河流所涉村(社区)村民组法人接受“河长聘书”后对所辖河道生态保护及渔业资源管理负总责。“河长”走马上任后,通过组织17次群众会,发放4000多份宣传资料,没收渔网和制止网鱼行为等,大大减少了滥捕、乱排现象。

  北京市顺义区4A级景区北京国际鲜花港建成了3座“高颜值”厕所,外观与景区风格融为一体,内部洁具整洁如新,日常打扫管理有序。这场“厕所革命”实现了从景区到农户家庭的全覆盖,15个樱桃园购置了64个移动厕所,14个民俗村和4个景区的25个旅游固定厕所得到改造提升,全区20个村的农户家庭卫生间完成改造,全区农村三类以上标准公厕达到100%。

  无论是“绿色存折”还是“河长制”“厕所革命”,都体现着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过程中的人文精神、负责态度和建设决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不能背离农民的切身利益,更要结合现实需求。

  宁夏青铜峡市通过筹建瑞威尔广武沼气基地的方式实现了猪场粪污的集中处理,购买粪污拉运车收集周边养殖场粪污,实现集中清运、集中处理、充分利用:年发电800万千瓦时;年供生态移民同兴村、同进村及广武村周边用户用气16.5万立方米;年产沼渣肥3万吨、沼液肥20万吨,为青铜峡市农作物提供高品质有机肥;生物质颗粒成型燃料5万吨,为青铜峡市农村地区提供清洁能源。

  “让城里人过上乡村般的田园生活,让乡村人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城市生活”,这是上海崇明庙镇合中村筹建香朵开心农场的愿景,特色民宿、体验农庄、集群型农家乐、开心农场等项目一应俱全,一座现实版的“开心农场”确实为村民带来了实打实的效益。12幢闲置民居被打造成精致的乡村别墅,110户村民每年可享受50多万元的房屋出租费、土地流转费,农场向村民提供了60余个就业岗位。“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上海崇明区先后创成11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4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让农民共享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既体现了农业现代化技术水平的进步,更注重农业生产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突出资源永续利用、建设美丽田园,为后人留下发展空间。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农业发展全过程,可持续发展方式引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方式,让农业走出区域布局优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投入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上一篇:“一卡通”能领的补贴有这几种,你知道吗?

下一篇:2018年种植规划精华版,看看该种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