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新农业 资讯内容

来源:东方城乡报

以往每年的秋收过后,田间地头的秸秆处理问题都是件烦心事,虽然近年来反复宣传已让田头的焚烧现象大为减少,但秸秆地综合处置利用却始终难以得到实质性推进。浦东新区书院镇洼港村针对这一难点问题,以规范处置流程为突破口,引入现代科技设备助力,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洼港村作为一个以农业发展为主的村落,土地耕种面积有2167亩,全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有792人。大量的耕地面积产生了大量的秸秆,特别是每年的秋收农忙时节,如何处理这些秸秆,总是让村里感到头痛。村委会主任瞿俊向记者介绍:“我们村一年产生的秸秆大约有100吨左右。往年处理的主要手段,就是找一块地进行集中掩埋。这样做地面上确实干净了不少,但是,没过几年,问题就来了。有村民向我们反映,掩埋地附近的水质和土质都受到了破坏。村里不得不又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处理,吞下了掩埋的‘恶果’。”

“村里不出面处理的话,老百姓能想到的方法就是就地焚烧。然而,随着这几年对于环保的重视,焚烧已经被明令禁止了。而且,由于焚烧秸秆而引起的纠纷,每到秋收,总会有那么几件。除了做好秸秆禁烧宣传、巡逻工作,我们村里也在积极寻求处理秸秆的方法。” 瞿俊有些无奈地说。

去年秋收前,洼港村党总支书记朱平官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了关于秋收秸秆禁烧治理的工作会议,成立预案小组,书记和村主任分别担任正副组长,以村民组长为主要组员,党小组长共同参与。设立相关预案机制,以组员的日常巡查为主,奖惩制度为辅,一旦发现秸秆焚烧现象,由相关的村民组长进行劝导,同时扣除该村民组长的部分鼓励金。同时以村里的老年学校为载体和抓手,将293名老年学员分为12个组,选出12个组代表作为村里宣传工作的桥梁,通过他们的口头宣传,把秸秆禁烧的理念传遍全村。通过村两委班子、村民组长、党小组长等共同的努力,洼港村在今年未发生一起秸秆焚烧事件,实现了“秸秆禁烧零纪录”。

去年7月,书院镇党委政府结合垃圾分类,选取洼港村内一场地,实施农村秸秆垃圾及湿垃圾综合处置方案。在方案实施地,已经放置了一台垃圾处理设备。随着工作人员按下设备开关,机器开始发出轰鸣声。堆放在场地上的秸秆被工作人员送进传送带,由大型粉碎机进行粉碎。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秸秆充分粉碎之后,会与部分湿垃圾混合搅拌,再以“高温好氧发酵”设备,经过一个星期的发酵,就可以变成有机肥原料了。这套设备一天可以处理8吨垃圾。同时,考虑到环保,我们还配备了除臭系统,保证在运行过程中没有污水产生,没有臭气散发。”

“正是这项方案的实施,为我们村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现在这套方案还在试点,但老百姓的反响都还不错。我们正在重新修建进场的路,方便运输车辆的进出。同时也在考虑,进一步加大规模,因为明年起全镇的秸秆处理可能都要在洼港村进行,现在的处理能力还是有所欠缺的。”朱平官说,“解决了秸秆焚烧的问题,洼港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上一篇:这里在上演一场 农业机器人“总动员”

下一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