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12316今日热点 资讯内容

桃树流胶病,又称疣皮病或树脂病,是桃树及杏、李、樱桃等核果类果树常见的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一般果园发病率为30%-40%,长年种植或管理粗放的果园可达90%左右。桃树被该病菌侵染后,常造成树体营养物质(胶状物)大量流失,轻则削弱树势,影响树体正常结果,严重时多引发死枝死树。春季是病害的初发期,也是铲除病菌的最佳时期和防治的关键期。现将其病因、危害和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一、发病症状

主要发生于枝干,尤以主干、主枝分叉处及伤口部位最常见。发病初期,病部膨胀,然后分泌出透明、柔软的树胶,树胶逐渐变成晶莹、柔软的褐色胶块,最后变成茶褐色硬质胶块。流胶严重的树干布满胶质块,树皮开裂,易遭其他病菌危害。随着树龄加大,流胶量增加,树势不断衰弱,叶片黄化,严重时甚至枯死。

二、发病规律

桃树流胶病的病原菌在树干、树枝的染病组织中越冬,第二年在桃树萌芽前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并且从伤口或皮孔侵入,以后可再侵染。高湿是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春季低温多阴雨易引起树干发病,高温多湿的4-6月更是发病盛期。病原桃囊孢菌通过风雨传播,再到枝条和树皮进行初侵染。

三、发病条件

寄生性真菌及细菌的危害:多通过寄生枝干,危害枝叶,使病株衰弱,抗性降低。

虫害的影响:蛀干类害虫造成的伤口易诱发流胶病。

机械损伤:包括冻害、日灼及雹灾等。

修剪不当:生长期修剪过度及重整枝,留下的修剪伤口为病菌侵入提供了条件。

环境因素:土壤不良、过粘或酸性偏大,果园地势低洼,排灌不畅,积水偏多等。

四、防治措施

1、加强桃树养护管理

桃树耐干旱,适宜在沙质散松土壤中种植。

增加有机质腐熟肥料,改良土壤,粘土应掺入粗沙,排除渍水,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机械损伤。

2、冬季修剪清园

冬季时修剪病枯枝干,集中烧毁,喷施29%石硫合剂150倍液进行树体消毒,减少菌源。

树干涂白(涂刷石灰水)20倍及25%石灰乳涂刷杀菌消毒,预防冻害和日灼树干,加强对桃蚜、桃瘤蚜、蛀食性害虫的防治,减少虫伤危害树皮。

3、刮疤涂药

桃树发芽前后刮除病斑,然后涂抹杀菌剂。在萌芽前或春季用抗菌剂402的1000倍液涂抹病斑,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溶粉8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喷施或涂抹病芽,杀灭病菌,减少侵染源。

3、药剂防治

早春萌动前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退菌特可溶粉800倍液,以消灭越冬后的病原。每10天喷施1次,连喷2-3次。

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病初期喷施72%农用链霉素4000-5000倍液,隔7天喷施1次,连喷2-3次。

也可用50%退菌特可溶粉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每10天喷施1次,连喷3-4次。

在桃树休眠期用利刀刮除病斑及其周围少量健康组织,或沿主干在病部纵划数刀,深达木质部,再涂上402抗菌剂100倍液。也可在刮除伤口处流胶后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毒,然后涂接蜡加以保护。

通过以上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桃树流胶病的发生,保障桃树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上一篇:辽宁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议暨“干干净净过新年”专题会议召开

下一篇:果树冬季修剪必知!把握这五点,关系到来年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