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12316今日热点 资讯内容

辽宁省的刺参养殖池塘从11中旬开始至翌年2月,有长达3个月的冰封期。池塘养殖刺参的免疫指标在12月份至次年3月份整体呈较低的活力水平,冰封期和之后的冰融期通常是刺参病害高发的阶段。通过在池塘封冰前和冰封期间加强管理,采取措施增加刺参免疫力,能够有效预防病害发生。

冰封期和融冰期易发生病害的原因

正常状态下,池塘中除植物的光合作用产氧之外,水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空气融入。在辽宁地区,当池塘表层结冰后,由于冬季季风的影响,很多池塘即使在大潮汛期也只能少量纳潮进水,水体中溶解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此时浮游植物和底栖藻类量是全年最低水平。在缺少溶氧补充的情况下,底泥氧化层的氧化能力降低,使表面黄色氧化层部分减少变薄,导致硫化氢很容易溢出氧化层。此时低温改变了刺参的代谢速率,活动能力降低,出现迟钝、缓慢和静止等状态,容易受影响造成死亡。

2月下旬,池内结冰开始融化,至3月下旬冰全部消融,这时期是池底氧化层厚度在一年中的最低点。经过冬季的低温和持续的缺氧环境,冰融池水盐度变化的影响,同时刺参的抗病能力降到最低点,极易发生病害。随着气温的回升,池塘水温上升的速度远远快于自然海区的水温,池塘水与外海水出现温差。如果进水时不能有效地控制流速和换水量,容易产生温度跃层,使上下层水交换受阻,底层溶解氧降至极限,导致刺参死亡。

池塘冬季可采用的管理措施

冰封前,特别是在秋季刺参快速生长期,可使用益生菌等改良底质,适量投饵增加刺参免疫力。

冰封期池塘应加满水,水深至少1.5米以上,大潮汛期适量换水;水体透明度保持在70-80cm比较适宜。

雪后及时清除冰面上的积雪,以利于冰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溶解氧。若溶氧量严重不足,可以通过打小冰眼、投放增氧剂的方法增氧。

冰融后注意水温及盐度的调控,避免水温及盐度的剧烈变化,适量换水并逐渐加大换水量。有条件的可设置分层排淡闸门,保证冰融时上层低盐水及时排出。

上一篇:羊布氏杆菌病

下一篇:农业农村部部署加强渔业、畜牧业安全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