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非常规性和非竞争性的饲料资源。随着辽宁省乳业的快速发展,这一资源越来越广泛地受到重视,除了上期讲过的 秸秆还田(点击回顾),还有很多其他的利用方式。比如:
秸秆饲料
由于秸秆直接利用效果会很差,对其加工后则适口性、消化率及营养价值都会明显提高,从而成为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粗饲料资源。目前,秸秆加工成饲料常规典型的方法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
物理法
秸秆揉搓加工技术。揉搓技术是通过对秸秆精细加工,使之成为柔软的丝状物,由于质地松软,能够提高牲畜的适口性、采食率和消化率。是根据反刍动物对粗蛋白、能量、粗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需要,把揉碎的玉米秸秆与精饲料及各种添加剂充分混合,配制反刍动物全混合日粮的技术。它能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动物采食量、日增质量及奶牛的产奶量。
秸秆饲料压块技术。粗饲料压块机可将秸秆和饲草压制成高密度饼块,其压缩比可达1:5甚至1:10,这就大大减少了运输与储存的空间。这种饲料压块适用于日常饲喂及在灾害发生时抗灾保畜,而饲料的经济效益也有所提高。
盐化。用1%的食盐水,与等重量的秸秆充分搅拌后,使其自然软化,可明显提高适口性和牲畜采食量。
皮穰分离。用玉米秸分离机将玉米秸秆分离成叶、皮、穰三部分,将影响反刍动物消化吸收的木质素分离出去,叶穰经粉碎、制粒、高温高压处理制成易于消化吸收的玉米秸秆纤维饲料块,秸秆皮作为造纸、建筑工业材料等。
化学法
氨化。利用氨水对玉米秸秆进行处理,其原理是:含氮量较低(≤1%)的低质粗饲料与氨相遇时,其有机物与氨发生氨解反应,形成铵盐;铵盐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的氮源。秸秆氨化后很柔软,易于消化吸收,饲料的含氮量也可增加一倍,牲畜采食量和养分消化率各提高20%以上。氨化时氨的用量为占风干秸秆饲料重的2.5%~3.5%,使秸秆含水量达到30-40%,密闭封存,使秸秆饲料变软变香。氨源可用液氨、尿素、碳酸氢氨或氨水等。
氧化剂处理。利用二氧化硫、碱性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处理玉米秸秆。其原理是:氧化剂能溶解部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增加纤维素酶和细胞壁成分的接触面积,从而明显提高饲料的消化率。用二氧化硫处理玉米秸秆后,细胞内容物能提高20%,半纤维素降低21%,总氮含量不受影响,但适口性降低,VB被破坏,从而加重了动物胃的负担,使能量代谢受到影响。
12316今日热点
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