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12316今日热点 资讯内容

玉米大斑病是黑龙江主要玉米病害,由大斑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 turcicum(Pass) Leonard&suggs]引起,多发生于玉米生长中、后期。一般底部叶片先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病斑沿叶脉扩展,呈灰褐色或黄褐色,多为长梭形,长约5~10cm,宽约1cm,潮湿时,病部背面产生灰色霉层。发病严重时病斑接连成片,叶片整片枯死,严重地块可以导致50%以上的减产。玉米大斑病属气流传播流行性病害,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玉病害流行的最主要环境因素,一旦多雨多雾或连续阴雨,病势迅速扩展蔓延。

防治建议:
1.科学施肥。积极增施磷钾肥,增加植株抗病性。
2.及时进行药剂防治。感病品种或前一年重发生地块,应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或在玉米心叶末期喷药预防。药剂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A、井冈·蜡芽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等生物药剂,或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肟菌·戊唑醇、烯唑醇等具有植物健康作用的广谱性化学药剂,可兼防纹枯病、灰斑病、鞘腐病等其它病害,实现“一喷多防”;可加入碧护、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实现“一喷多效”。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航化作业时应添加航化专用助剂,且每亩喷液量应达到1.5升以上,以保证防控效果。

上一篇:2023年水稻中后期防灾减灾促生长技术指导意见

下一篇:破口至齐穗期水稻病虫害统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