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12316今日热点 资讯内容

玉米的合理密植
玉米产量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所组成。合理密植就是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光、水、气、热和养分,协调群体与个体间的矛盾,在群体最大发展的前提下,保证个体的健壮生长和发育,以达到穗多、穗大、粒多、粒重,提高产量。

密植原则
原则一:根据品种定密度
在同一地区同样条件下,各品种株型、株高、叶数和叶向有很大差异,所以同一地区的适宜密度又因品种而异。

原则二:根据肥水条件定密度
一般地力较差、施肥水平较低、又无灌溉条件的,种植密度应低一些;反之,土壤肥力高、施肥较多、灌溉条件好的,密度可以增大。因为肥水充足,较小的营养面积,即可满足个体需要。

原则三:根据日照、温度等生态条件定密度
短日照、气温高,可促进发育,从出苗到抽穗所需日数就会缩短;反之,生育期就延长。因此,同一类型品种,南方的适宜密度高于北方,夏播可密些,春播可稀些。根据现有品种类型和栽培条件,辽宁春玉米适宜密植为:平展型中晚熟杂交种,≤3500株/亩;紧凑型中晚熟和平展型中早熟杂交种,3500~4200株/亩;紧凑型中早熟杂交种,4200~5000株/亩。

信息速递插图.png

原则四:根据种植方式定密度
研究表明,从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产量作用来看,密度起主导作用。在密度增大时,配合适当的种植方式,更能发挥密植的增产效果。所以,在确定合理密植的同时,应考虑采取适宜的种植方式。种植方式各地仍以等行距和宽窄行方式为主。

上一篇:温度对蔬菜开花的影响!

下一篇:全国已春播粮食7亿亩 大豆意向种植面积略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