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扩种大豆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委一号文件要求,抓好不同种植模式下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挖掘科技支撑潜力,高质量完成大豆扩种任务,提高大豆综合生产水平,特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三、稻田池梗大豆种植模式
稻田池埂种植大豆是我省稻田区常见的生产模式,主要分布于盘锦、营口、鞍山、辽阳、沈阳市等地区。我省水稻播种面积达780万亩,按50亩水田可用1亩池埂计算,有15万亩以上的池埂可利用。池埂大豆粒大饱满,商品性好,具有很大开发潜力。
(一)品种选择
一般选择株高在75~90厘米,籽粒大、外光品质好,茎秆粗壮抗倒,分枝多、长势繁茂的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生育期在125~135天,主要品种有辽豆15、辽豆36、铁豆37、铁豆68、丹豆23、锦育豆40、沈农8号等品种。
(二)整地与施肥
池梗整地不同于大田,可结合水稻田整地进行,也可在插秧前后进行,以不破坏水道、简便操作为宜,将池梗筑高整平即可,大埂1.5米左右、小埂0.6米左右。池梗豆可参照水田的施肥水平,不需单独深施基肥。
(三)播种
播种前,采用不含克百威的种子包衣剂,按种衣剂说明的药种比例进行种子包衣,包衣后晾干即可播种。部分种衣剂有毒性,要注意安全防护。可采用微肥拌种,每公斤豆种用1.5克钼酸铵,溶于水中,均匀洒在豆种上混拌;用液量为种子量的0.5%,以湿润种子表面即可,切不可过湿,以免泡掉种皮。硫酸锌拌种,每公斤豆种用4~6克硫酸锌,用法同上。
(四)合理密度
一般在水稻插秧后整地结束尽早播种,种植密度与清种相当,不易过密,防止倒伏,亩保苗10000~12000株,行距0.5~0.6米,穴距18~20厘米,每穴保苗2株,大埂2~3行,小埂1行。
(五)田间管理
池梗豆基本无需灌溉,可根据实际情况追施氮肥和磷钾肥,池埂大豆病虫害较少,主要以防治蚜虫为主(具体见大豆玉米轮作模式)。选择防治杂草的药剂时,要注意不能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大豆落叶达90%时收获,且在水田收获之前进行。
12316今日热点
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