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12316今日热点 资讯内容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扩种大豆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委一号文件要求,抓好不同种植模式下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挖掘科技支撑潜力,高质量完成大豆扩种任务,提高大豆综合生产水平,特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基于传统间套作创新发展而来,采用玉米带与大豆带复合种植,让高位作物玉米株株具有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受光空间,实现玉米带和大豆带年际间地内轮作,适于机械化作业,作物间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

(一)选地与整地
选择排水良好、地势平整的中等以上肥力地块,避免大豆重茬、迎茬。上茬玉米使用过量莠去津、阿乙合剂等除草剂的地块慎种。
春整地要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墒情不足地块以保墒为主,采取轻简整地,采取减免耕播种作业,有条件地块可结合整地进行覆膜、铺灌滴管等作业;墒情适宜、符合整地标准地块要耙压结合、旋压结合,做到起垄、镇压一体化作业;粘重土壤和低洼地块,适时开展散墒作业,明水地块及时排水降湿散墒,在土壤宜耕期内完成整地作业,做好适时春播准备。

(二)选配品种
选择通过国家或辽宁省审定、或同一适宜生态类型区引种备案的品种。玉米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要求,大豆种子应符合GB4404.2的要求。
1.大豆品种。选择亚有限或有限结荚型习性、耐荫性强、秆强抗倒、株型收敛,且不易炸荚的中熟及早熟品种。品种成熟时平均株高75~100厘米。辽宁省适宜品种有辽豆32、辽豆68、沈农12、沈农17、铁丰31、丹豆23等。
2.玉米品种。选择抗倒、耐密性好、熟期适宜、紧凑半紧凑型品种,株高260~280厘米、穗位高95~115厘米。辽宁省适宜品种有良玉99、辽单535、辽单575、铁研188、东单1331、铁研3107、宏硕899、沃野189、铁研58、东单6531、东单118等。

(三)种植模式
确定适宜的种植行比,保证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密度到达清种80%以上,大豆密度达到清种密度的70%以上。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玉米和大豆品种特征特性、目标产量、地力和整地情况、地形地貌、农机条件等因素,确定合理种植密度,确定适宜的大豆带和玉米带的行数和行距、株距。
一般大豆带播种2~6行为宜,带内行距30~40厘米,穴距12~15厘米左右(占当地大豆清种密度1.1万株/亩的70%以上),2株/穴;玉米带播种2~4行为宜,带内行距40~50厘米,株距14~20厘米(根据当地玉米清种密度来确定);两个作物带间行距70~80厘米。
推荐大豆玉米宽窄行4:2、等行距4:2、宽窄行4:4、等行距4:4、宽窄行6:4、等行距6:4等行比种植模式,可结合实际探索开展宽窄行2:2、等行距2:2的攻关试验(详见附件2)。

(四)机械精量播种
种前要进行种子精选,剔除病粒、残粒、虫蛀粒及杂粒,净度≥99%,纯度≥98%,发芽率≥95%,选用取得国家农药登记的种衣剂,严格规范包衣,自然阴干后装袋存放。
4月25日至5月10日,当耕层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时适墒播种。既可选用大豆玉米一体化专用播种机,实现两种作物同机播种施肥一体化作业;也可异机播种,通过更换播种盘,增减播种单体,实现玉米大豆播种使用同一款机型,此种方式一般在一种作物播种完成后再播另一作物。
选择南北垄(行)向种植。播种过程中要保证机具匀速直线前行,建议机械式排种器行进速度每小时3~5公里,气力式排种器每小时6~8公里;转弯过程中应将播种机提升,防止开沟器出现堵塞;当种子和肥料可用量少于容积的三分之一时,应及时添加种子和肥料,避免播种机空转造成漏播现象

(五)科学施肥
统筹考虑玉米大豆需肥量,增施有机肥料,控制氮肥用量、保证磷钾肥用量,适当补充微量元素。推荐接种大豆根瘤菌肥及生物菌剂,减少大豆用氮量、保证玉米用氮量,相对清种不增加施肥作业环节和工作量,实现播种、施肥一体化,优选缓控释肥。
根据当地目标产量和土壤肥力,玉米亩施纯氮15~20公斤,保证单株施氮量与清种玉米相同,施用等氮量的玉米专用控释复合肥;大豆每亩施氮2~3公斤,亩施低氮(14%)平衡复合肥10~25公斤。采用播种施肥机在播种时全部施入,玉米施肥器位于玉米带两侧20~30厘米及行间开沟、大豆施肥器则在大豆带内行间开沟。切记大豆底肥不需要单独施用氮肥,花期追肥应根据植株长势而定。

(六)杂草防除
采取“封定结合”的杂草防除策略,优先选择芽前封闭除草,减轻苗后除草压力,苗后定向除草要抓住出苗后1~2周杂草防除关键期。
1.苗前土壤封闭灭草。播种镇压后,选择针对单子叶(禾本科)并对大豆、玉米均安全的除草剂,如(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二甲戊灵等,及时进行田间土壤封闭灭草。推荐采用乙草胺120~150毫升/亩+70%嗪草酮20~40克/亩或播种前10~15天施用乙草胺混土处理,播后苗前采用(精)异丙甲草胺进行封闭处理。
2.苗后茎叶处理除草。芽前除草效果不好的田块,在玉米、大豆苗后早期,选择对大豆、玉米均安全的茎叶处理除草剂,要严格把握在单子叶植株3~4叶,双子叶植株在2~3厘米高之前及时喷施除草。针对双子叶(阔叶)杂草,可选择灭草松、唑嘧磺草胺等除草剂,推荐采用48%灭草松100~200毫升/亩。
3.苗后茎叶定向隔离除草。如果出苗后田间单子叶(禾本科)杂草较多时,应考虑苗后田间带状定向隔离喷雾施药。玉米条带采用苯达松加适量莠去津;大豆条带采用灭草松加适量高效氟吡甲禾灵或烯草酮。选择玉米、大豆专用除草剂实施茎叶定向除草,严格做好两种作物间的隔离,严防药害。特别注意:要采用物理隔帘(喷药时采用塑料布覆盖在喷头顶端,防止除草剂飞溅带来的药害)将玉米大豆隔开施药。后期对于难防杂草可人工拔除。
4.药害缓解。发生除草剂药害时,及时叶面喷施吲哚丁酸、芸苔素内酯、赤霉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缓解药害影响。同时,应加强水肥管理,促根壮苗。

(七)化学调控
1.玉米化控降株高促早熟。玉米7~10展开叶亩用20~30毫升化控药剂(胺鲜酯、乙烯利等调节剂),兑水20公斤叶面喷施,降低玉米株高促进早熟,减少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2.大豆控旺防倒。在大豆分枝期、初花期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50克/亩,兑水30~40公斤叶面喷施,亩施药液50公斤,上述调节剂可与非碱性农药、微肥混合使用。

上一篇:2023年辽宁省大豆扩种增产技术指导意见(一)

下一篇: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组织申报 粮油单产提升项目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