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12316今日热点 资讯内容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扩种大豆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委一号文件要求,抓好不同种植模式下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挖掘科技支撑潜力,高质量完成大豆扩种任务,提高大豆综合生产水平,特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大豆玉米轮作模式

粮豆轮作有利于发挥大豆根瘤固氮培肥养地作用,减少长期种植单一作物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是实现粮豆作物协调发展,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生产模式。

(一)选地与整地
选择排水良好、地势平整的中等以上肥力地块,避免重茬、迎茬。上茬玉米使用过量莠去津、阿乙合剂等除草剂的地块慎种大豆。
根据北部和中部沃土区、东部湿润区、西部半干旱区、南部雨热充沛区等生态环境和土壤特性,因地制宜的选择不同整地方式。对秸秆全量或半量深翻还田地块,秸秆粉碎长度<10厘米,耕翻深度 30~35厘米,进行旋耕耙地、起垄,垄距 50~60厘米;对秸秆进行碎混还田地块,灭茬机将前茬的根茬和散落的秸秆进行深度破碎,旋耕起垄机将碎混秸秆和土壤进行翻耕、起垄;对秸秆覆盖还田地块,秸秆粉碎长度<10厘米,均匀覆盖在地表,需利用免耕播种机播种。不进行秸秆还田作业的地块,进行深松起垄,深度25厘米,垄向直,垄距50~60厘米,垄体规范,深度均匀。结合整地可同时深施底肥。
春整地要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干旱地块以保墒为主,实施轻简整地,采取减免耕播种作业,有条件地块可结合整地进行覆膜、铺灌滴管等作业;墒情适宜、符合整地标准地块要耙压结合、旋压结合,做到起垄、镇压一体化作业;粘重土壤和低洼地块,及早开沟布渠防止渍涝积水,做到早起垄促散墒,降低土壤含水量、提高地温,创造满足播种的条件。

(二)品种选择
根据生态区域特点及市场需求,参照《2023年辽宁省农作优良品种推介名录》,结合当地积温和土壤条件,选择通过省级或国家级审定的熟期适宜、高抗、优质高产大豆品种。辽宁北部地区可选用辽豆32、铁豆78、东豆606以及开育、抚豆系列等品种;中部地区可选用辽豆15、辽豆36、辽豆48、辽豆58、沈农8号、沈农17、铁豆31、铁豆49等品种;南部地区可选用辽豆15、辽豆36、沈农9号、沈农豆28、铁豆53、铁豆67、丹豆22、东豆88等品种;西部地区可选用辽豆32、辽豆36、辽豆59、铁豆69、铁豆68、锦育豆40、东豆339等品种。

(三)播种
种子播种前要进行精选,用大豆选种机或人工挑选,剔除病粒、残粒、虫蛀粒及杂粒,净度≥99%,纯度≥98%,发芽率≥95%,选用取得国家农药登记的大豆种衣剂,严格规范包衣,自然阴干后装袋存放。
5月上中旬,地温稳定通过8℃为适宜播种期。当耕层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时适墒播种。土壤墒情适宜地块,播深在3~5厘米,播后及时镇压保墒;土壤墒情较差地块,适当增加播种深度,确保种子播在湿土上,随播随压;土壤湿度大的地块,可适当浅播,降低覆土厚度,播后待地表出现2厘米干土层时再镇压。以机械播种和人工等距穴播为主。可采用平播垄管或垄播垄管的方法。
根据品种特性、肥水条件及栽培方式合理密植。土壤肥力高,植株粗壮、分枝多、生育期长的有限结荚习性品种,适当稀植,亩保苗在0.8万株左右;土壤肥力差,分枝少、株型收敛的亚有限或无限结荚习性品种适当密植,保苗1.1~1.5万株。耐密品种亩保苗可增加到1.6~1.8万株。

(四)田间管理
1.精准平衡施肥。由于前茬种植玉米,施肥量大,大豆可适当减少施肥量,做到稳氮、增施磷钾。尿素每亩3~4公斤,磷酸二铵7~10公斤,硫酸钾5~8公斤。结合翻整地施入70%的化肥,深度为种子以下10~15厘米;播种时施入30%的化肥,侧深施于种子以下4~5厘米。
2.化学除草。大豆田间化学除草应以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为主,苗后茎叶喷雾处理为辅,根据主要杂草种类选择安全、高效、低毒的除草剂适时进行化学除草,禁止使用长残效除草剂,避免对下茬玉米生产的影响。
(1)封闭除草。播种镇压后及时进行除草剂田间土壤封闭处理,一般选择针对单子叶(禾本科)和双子叶(阔叶)的两种除草剂复配进行田间喷雾。大豆田防治单子叶(禾本科)杂草效果较好的苗前封闭除草剂主要有(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二甲戊灵等,防治双子叶(阔叶)杂草效果较好的苗前封闭除草剂主要有氯嘧磺隆、丙炔氟草胺、唑嘧磺草胺等,用药量参照说明书。土壤湿度和环境温度对封闭除草效果影响较大,土壤墒情不好可适当增加药液稀释倍数,如遇持续低温天气可适当增加用药量,喷药时应选择早晚无风或微风的天气。
(2)茎叶除草。在大豆苗后2~3叶期,杂草2~4叶期施药;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大豆田,可以选用精喹禾灵、烯禾啶、精吡氟禾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等;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大豆田,可以选用灭草松、氟磺胺草醚、三氟羧草醚、乙羧氟草醚等;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发的大豆田,可以选择上述两类除草剂混用。苗后除草剂一般雨前使用。
3.中耕培土壮根。大豆相邻两行封垄时或封垄前,进行一次中耕作业,培土深度达到第1复叶节,可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倒能力。
4.促控处理。植株长势较弱时,在始花期,每亩用尿素450克,加硼钼微复肥13克,再加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公斤,于15点后进行叶面喷施;在始荚期,每亩用尿素450克,兑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
肥水充足时,大豆前期长势过旺,需在大豆分枝期和初花期,即封垄前,每亩用5%烯效唑粉剂60克,兑水30公斤叶面喷施,控旺防倒。
5.主要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统防统治的原则。采用种子包衣预防根腐病、胞囊线虫病和根蛆等地下病虫害。
(1)大豆疫霉根腐病。可用含有福美双、多菌灵有效成分的药剂进行拌种,药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1%~2%;发病初期,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等对田间进行2~3次田间喷雾防治。
(2)胞囊线虫病。胞囊线虫病常发生地区,用10%的克百威种衣剂或生物菌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进行预防。
(3)大豆蚜虫。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当5%~10%的植株卷叶或百株蚜量在1500头以上时防治,每亩用联苯菊酯50克、阿维菌素30克,兑水喷施。
(4)大豆食心虫。发蛾高峰期为8月中旬,每亩用150~250克80%敌敌畏乳油浸3~4根玉米轴,均匀抛于田间熏蒸防治,可进行2次(间隔2~3天)防治;或用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或其合剂14%氯虫·高氯氟10~20毫升,兑水喷施防治。

(五)收获及贮藏
人工收获,落叶率达90%时进行;机械收获时,95%植株成熟,全部落叶,豆粒归圆,荚粒分离,轻摇有荚粒碰撞响声,于晨露散净后开始机收。收获后及时摊铺晾晒或机械烘干。大豆籽粒水分控制在12%以下,入库贮藏,并定期通风,防止发热霉变。同一品种单收、单运、单脱、单贮。

上一篇:农业农村部部署2023年严厉打击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行为专项执法行动

下一篇:2023年辽宁省大豆扩种增产技术指导意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