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习性
豇豆属于耐热蔬菜,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植株生长适温为20~25℃,开花结荚适温为25~28℃,较耐高温,35℃以上高温依然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荚。豇豆对低温敏感,10℃以下生长受抑,5℃以下植株受冻,0℃时死亡。土壤要求肥沃疏松,排水好,透气性好。
豇豆要求有适量的水分,但能耐旱。种子发育期和幼苗期不宜过湿,开花结荚期要求有适当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豇豆的最佳空气湿度的调控指标是65%~75%,雨多、湿度大或遇干燥的冷风,容易落花落荚。土壤水分过多,不利于根系和根瘤菌活动,甚至烂根发病,引起落花落荚。
部分豇豆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这类品种在长日照和短日照季节都能正常发育,长豇豆品种多属此类;另一部分则要求比较严格,适宜在短日照季节栽培,如在长日照季节栽培则茎蔓徒长,延迟开花结荚。
整地、施基肥
定植前10~15天提前整地,将稻壳、有机肥、化肥、硼肥均匀撒施于地表,用大犁将土壤耕翻一次,耕翻的深度为40厘米左右。利用起垄机械进行起垄,8米的跨间内建议起6垄或7垄,垄高20~25厘米。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建议每亩施用2吨稻壳、腐熟有机肥2吨(鸡粪、牛粪、羊粪或猪粪10~15方),复合肥50千克,硼肥2千克。补充土壤有机质,增加磷和硼的供应,改善土壤颗粒的结构。基肥充足,可促进根系生长和根瘤菌的活动,多形成根瘤,使前期茎蔓健壮生长,分化更多的花芽,为丰产打下基础。
播种、育苗移栽
豇豆主要有两种栽培方式,为直接播种和育苗移栽。采用直接播种方式时,挑选饱满、无病虫害、无损伤的种子于播前晾晒半天或一天,严禁暴晒。可用种子重量0.5%的杀菌剂拌种(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每穴3~4粒,盖药土,铺地膜,控温20~25℃。播种浇透水,出苗后不旱不浇水。
育苗移栽方式可以充分保护根系,不受损伤,从而使幼苗健壮,发棵快,结荚位也降低,豇豆可以提早抽蔓、分枝、开花结荚,更有利豆角取得高产量。
长豇豆一般在第1对真叶露出而未展开时开穴定植,每穴1~2株。每畦栽2行,穴距25~30厘米,定植后浇活棵水,填实定植孔 。定植时棚土温度要达到10℃以上,加强棚内保温。
田间管理
(1)温度管理:定植后缓苗期,白天棚温保持在25°C~32°C,夜间15°C~20°C。缓苗后,白天棚温保持在20°C~28°C,夜间15°C~20°C。开花结荚期,白天棚温保持在20°C~28°C,夜间13°C~18°C。
(2)肥水管理:幼苗第一对真叶展开后至抽蔓前根据幼苗生长情况可追施 1~2 次促苗肥。
豇豆在开花结荚以前,对水肥条件要求不高,管理上以控为主。当植株第一花序豆荚坐住,其后几节花序显现时结合追肥浇一次水。
结荚以后,保持土壤湿润,隔1~2周再灌水追肥一次,以保持植株健壮生长和开花结荚。
进入豆荚盛收期,需要的水肥较多,可再进行1次灌水追肥。
(3)理蔓及整枝:豇豆抽枝长蔓迅速,有5~6叶时就应搭设栽培网,每行豇豆配备一张栽培网。初期,茎蔓的缠绕能力不强,于晴天中午或下午引蔓上网,防止折断。
合理的整枝是豇豆高产的主要措施。第1花序以下的侧枝长到3厘米时摘除,以保证主茎粗壮;第1花序以上的侧枝留1~2叶摘心;当主蔓长到15~20节,达到2~2.3米高时,打顶摘心,促进下部侧枝花芽形成,同时也利于采收。
(4)病虫害防治:豇豆生育全期主要有病虫害有炭疽病、根腐病、蚜虫、小地老虎等,抽蔓和开花结荚期有豆象红蜘蛛、潜叶蝇、蓟马、锈病等。
农业防治:对种子、苗床进行消毒,培育无病虫壮苗;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科学施肥,合理用水。
物理防治:包括温水浸种、设施防护、黄板诱杀、银灰膜避蚜,设置粘蝇纸诱杀害虫等。
生物防治:采用抗生素和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
药剂防治:锈病可用65%代森锰锌5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每隔7~10d喷1次。间隔2~3 d使用苦参碱+阿维菌素,连喷两次,有效防治白粉虱、蚜虫、红蜘蛛等。豆荚螟、美洲斑潜蝇可用2%阿维菌素2000倍液防治。蓟马可用甲维盐进行喷雾防治,连喷2-3次,每次间隔5~7d。
以上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情况在正规药店进行配置施用)
采收
豇豆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不仅产量高、质量好,还可避免因种子发育而消耗过多营养,影响植株生长和以后的开花结荚。当荚条粗细均匀,荚面豆粒未鼓起,达商品荚标准时,为采收适期。采收时,要保护好花序上部的花,不能连花柄一起采下。一般盛荚期每天采收一次,后期可隔一天采收一次。采收时应确保所施农药超过安全间隔期。
12316今日热点
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