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12316今日热点 资讯内容

任何一种病虫害都有最佳的防治适期。只有适期用药,才能药到病除、虫灭,否则,用药效果差,环境污染大。病虫害的防治适期应根据其发生及危害特点来确定。

(1)病害防治适期的确定农作物病害可分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引起的。例如,水稻青枯死病、黄枯死病是由持续低温造成的,水稻赤枯病为长期深水灌溉所致,棉花红叶基枯病则是缺钾所引起的。这些病害不需用药防治,只要改善外部环境,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就可解除危害。侵染性病害是由真菌、细菌、病毒等生物侵染引起的,侵染性病害一般可分侵人期、潜育期和发病期,了解这三个时期就可掌握适期防治的主动权。

(2)流行性病害,应抢在侵入期前喷施保护剂。例如,三麦赤霉病的防治应在抽穗扬花期连阴雨之前;水稻穗颈瘟防治必须在持续阴雨高温之前。

(3)系统性病害,应把好种子处理关。小麦条纹病、网斑病、小麦黑穗病、水稻恶苗病等病害的病菌均附着在种子上,随播种催芽,病菌在株体内潜育,表现为全株发病。对这些病害一定要进行种子处理,把病菌消灭在萌发之前。

(4)一般病害,应在植株表现症状,产生孢子达到防治标准时用药防治。如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水稻纹枯病、油菜菌核病等。

(5)虫害防治适期的确定农作物的虫害从危害方式上可分为三类:
①刺吸式危害。如棉蚜虫、麦蚜虫、稻飞虱、稻蓟马、麦蜘蛛等害虫,虫体小,繁殖快,危害损失大,防治宜早不宜迟,要治早、治小、治了。
②钻蛀式危害。这类害虫对防治时机要求比较严格。例如,二化螟初孵幼虫啃食叶肉,钻入叶鞘,二龄后转危害植株,形成枯苗、白苗、白穗。而棉红铃虫孵化后1小时内就蛀入作物的繁殖器官取食为害。这类害虫造成的损失大,影响产量、质量。防治工作必须在钻蛀转株为害之前。
③食叶卷叶式危害。如稻蝗虫、稻纵卷叶螟、稻苞虫、棉花大、小造桥虫等,啃食营养器官,造成产量损失,应在二龄前做好防治工作。

上一篇:大豆田杂草防控方案

下一篇: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办法公布 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