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是在玉米植株生长的各个时期形成菌瘿,破坏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常造成空秆,对产量影响很大。
一.症状:
玉米瘤黑粉病属局部侵染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过程中可陆续发病,植株的气生根、茎、叶、叶鞘、腋芽、雄花及果穗等幼嫩组织均可染病。植株被侵染后,共同特点是受害部位的细胞组织急剧增生,体积增大,发育成瘿瘤。病瘤呈球形、棒型,单生、单串或叠生,生长很快,大小及形状差异较大。
1、苗期症状:
通常幼苗长到3-5片叶时即可显症,病苗茎叶扭曲畸形、矮缩,生长缓慢,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小的病瘤,有的病瘤沿幼茎串生。
2、成株期症状:
叶片上的病瘤多发生在叶片基部,有时叶鞘也受侵染发病,病瘤小而多,常串生。茎部病瘤由于生长迅速,消耗大量营养,严重影响玉米发育,故致空秆率较高。雄穗感病,有时可变成两性花或生出雌穗,上结少数籽粒。雌穗受害后,多在穗顶形成病瘤,一般仅部分籽粒受害长瘤,其他正常结实,严重者整个果穗变成病瘤而不结实,病瘤一般较大,生长较快,常常突破苞叶而外露。气生根受害后,产生的病瘤馒头形,表面光滑,外膜破裂后散出黑粉。
玉米瘤黑粉病在雌穗上的症状与丝黑穗病的区别是:瘤黑粉病的病瘤成熟前含汁液较多,而丝黑穗病一般较为干燥;成熟后散出的黑粉,前者呈块状、散碎而少有残剩物质,而丝黑穗病残剩有大量的丝状维管束组织。
二.防治建议:
(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是解决病害发生的主要途径。
(2)拔除病弱苗及症状明显的病株,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
(3)药剂拌种。用含有福美双、三唑类的药剂拌种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菌,防止病害发生。
12316今日热点
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