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在人为创造的最佳环境条件下,采用科学化、机械化、自动化等技术措施和手段,进行批量生产优质秧苗的生产方式,适宜机械化插秧,成为水稻育秧的主导模式。
(一)适期适量播种。根据适宜插秧期确定播种时间,秧龄30~35天。选择气温稳定通过5℃以上的时期进行播种,播前进行晒、选、浸、催等种子处理,尤其要重视催芽。苗床营养土应为优质客土和腐熟厩肥混配,一般比例以7:3为宜。有条件的也可选择优质育苗基质替代营养土。硬盘育苗每盘播量100~110克。秧田床面要整平、压实,置盘时育秧盘要放平、不能悬空。
(二)合理覆膜炼苗。大棚育秧可在播种摆盘后覆盖无纺布或地膜,地膜在秧苗青头时揭掉,无纺布可在秧苗2叶后撤出,也可先撤大棚膜后再揭无纺布。播种至出苗期以密封保温为主,棚内温度不超过32℃;l叶l心期,开始通风炼苗,棚温保持在28~30℃;秧苗1.5~2.5叶期逐步增强通风量,棚温保持在25℃左右,严防高温高湿引起秧苗徒长;秧苗2.5~3叶期,做到昼揭夜盖,棚温控制在20℃;移栽前全揭膜,炼苗3天以上,遇到低温时增加覆盖物,及时保温。
(三)科学浇灌施肥。播种前苗床浇透底水,出苗后根据实际情况适量补水。当秧苗早晨叶尖不见露珠、中午心叶卷曲、秧盘表土发白时,要及时补水,以秧盘底孔部位出现水晕为宜。直接抽地下水或井水的,要先“困”后浇。局部缺水应局部补水,不全棚喷灌,杜绝大水漫灌。插秧前3~4天可根据秧苗状况施1次送嫁肥,一般每平方米50克硫酸铵,兑水喷浇后要用清水冲淋。如育苗期需追肥,用量可参照送嫁肥。
(四)加强病害防治。播种前药剂浸种,播种后药剂封闭。育苗期易出现气温骤变,易发生青、立枯病,一般在1叶1心和2叶1心时进行药剂处理。
(五)争取适龄移栽。结合秧苗生长、田间供水等实际情况,应在适龄期移栽。基质培育秧苗3.5叶时,根系盘紧实。移栽前半天至一天可浇1次水,起苗时直接卷起,秧卷可重叠装车运输,装载高度不应超过6层。
(六)应对不良天气。遇低温时,应迅速采取控水、排湿、增温措施,如苗床上撒施草木灰等。发生青、立枯病,要对症下药、及早防治,避免盲目增温催苗。低温寡照时易出现秧苗叶色淡黄、生长缓慢等缺肥症状,根据缺肥程度,可酌情每平方米苗床喷施1%硫铵水溶液2~5公斤,再用清水冲淋,防止烧苗。
12316今日热点
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