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信息速递 资讯内容

为什么要进行作物营养强化
为了应对“隐性饥饿”
我们都知道,人体保持健康,不仅需要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等产能营养素,还需要铁、锌、硒、碘等16种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等13种维生素。
研究资料表明,如果这些必需的微量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人体就会出现发育不全、体力下降等各种健康问题,甚至导致疾病。全世界约有20亿人口由于缺乏这些微量营养素而导致健康受损。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现象称为“隐性饥饿”。
据世界银行统计,“隐性饥饿”导致的智力低下、劳动能力丧失、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全球GDP的3%-5%。因此,“隐性饥饿”不仅影响人们身体健康,也影响经济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面临“隐性饥饿”严峻挑战的国家之一。
从2004年起,在国际作物强化项目的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组织全国相关的科学家共同攻关。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方法来解决这个大难题,即,作物营养强化。
如何做到作物营养强化
作物营养强化,主要是通过育种来提高农作物中能被人体吸收的微量营养素的含量。它不需要人们改变现有的饮食习惯和加工、使用方法,就能让人们从食物中安全地获取所需的营养。
相比其他的营养强化方式,作物营养强化是一种投入产出比很高的营养强化手段。尽管育种科学家需要花费数年培育营养强化的品种,但是一旦育成品种,除种植外后续就不再需要额外的投入。
对于贫困人口来说,作物营养强化的意义尤为重大。世界范围内仍有数亿人口处于饥饿和贫困状态,这部分人群几乎无法或很少通过其他的方式获取均衡营养,从农业育种手段入手的作物营养强化对改善这部分人群营养匮乏的状况至关重要。
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围绕提高铁、锌和维生素A三种微量营养素的目标,在水稻、小麦、玉米和甘薯四大作物上开展工作。
据介绍,目前大概有210多名专家在中国农科院从事食物营养相关的研究。10多年来,这个致力于改善和解决“隐性饥饿”的项目在中国不断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有18个富含微量营养素的作物新品(系)培育出来。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高β-胡萝卜素甘薯新品系,人体营养干预实验结果表明,食用富含β-胡萝卜素的甘薯可以显著改善儿童体内维生素A缺乏的状况。
营养强化后的农作物什么样
那么,营养强化后的农业食物什么样?我们以彩色小麦为例,介绍一下。
在育种圃收割小麦时的一次“意外”发现,让中国科学院的两位专家与彩色小麦结缘。当时,他们将小偃麦、野生一粒小麦和黑麦复合杂交,结果发现麦粒有不同的颜色。
经过10多年的攻关,现在他们已经选育出了蓝色、紫色、褐色等不同颜色的彩色小麦品种10个。与普通小麦品种相比,除了颜色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彩色小麦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素的含量更高。
麦粒的颜色是由不同的微量元素和植物色素构成的。国内外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彩色小麦等作物中含有丰富的微量营养元素。
以紫粒小麦为例,所有7个紫粒小麦品系中的α-维生素e,β+γ-维生素e和总维生素e含量均高于行业标准,锌、铁、钾、硒等9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是如此。
而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通过自然的农业生产方式获得的营养强化产品,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这也体现出营养强化作物的优势:生产简单,易于推广,食用方便且安全,受益人群广。
彩色小麦的价格是普通小麦的3-5倍。目前,国内外都有相关的彩色小麦产品上市。比如,日本已开始经营包括黑小麦在内的黑色食品;新加坡已经利用紫麦和紫玉米加工了紫麦方便面。在国内,也有紫麦月饼、黑小麦富硒醋、黑小麦麦片等产品。

上一篇:2019年第25期生猪市场盘点

下一篇:2019年第26期禽蛋市场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