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信息速递 资讯内容

“农产品上行”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农产品从农村生产地销售到全国各地,特别是城市(镇)市场。
农村电商主要做两件事:一是让工业品走进农村市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工业品下行;二是把农产品卖到城里去,也就是农产品上行。而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地方政府更看重的是农产品上行,因为这可以促进当地群众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预测,到2020年,中国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将由五年前的1500亿元增至80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9.8%。由此可见,中国的“农产品上行”存在着巨大的上升空间。
但农产品上行不应简单理解为网上卖东西,它是全方位的农产品生产销售方式变革,包括为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农产品生产加工、农产品线上销售、网上支付以及品牌宣传、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及售后服务等。
从农产品到网络商品
传统农业生产是小而散的生产模式,没有一定的规模,也很难实现产品标准的统一,不同批次产品的质量就可能存在差异。这除了使得农产品的质量不可控,还容易出现同质化竞争。
如何从小规模、分散化、无牌化向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品牌化、电商化转型,并得到消费者认可,在网上打出名气?
这需要让没有经过任何加工、来源于农作物的初级农产品变成有品牌的网络商品。
河北省沽源县盛产藜麦、燕麦、土豆等农产品,但由于加工条件落后等原因,当地农产品很难达到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三品一标”标准,“缺乏资质标准,就不能把农产品变成网货”。
过去,沽源县的合作社只能对藜麦等杂粮进行粗选作业,再交给内蒙古一家有资质的工厂代为加工,可这样一来,不但成本增加,也不利于自身品牌的发展。
为此,当地开始用电商的发展倒逼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自建加工厂。政府通过补贴、奖补措施促进品牌培育,使更多农产品的生产实现标准化,变成易售卖的网络商品。
该省将在每个县选择1至2个适合电子商务的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建立农村特色产业目录,并向大型电商平台推介。开展农产品品牌化活动,支持各地注册农产品公共商标,推动农产品网络销售。开展农商互联活动,组织和引导合作社与电商平台对接,指导其根据消费需求将特色农产品打造成适销对路的网络商品。
物流与差异化选品
乡村有很多绿色无污染的优质农产品,这给农村电商提供了卖点。可另一方面,想把农产品卖出去,物流成本较高。
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物流环节损耗较高,部分地区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30%至40%,鲜活农产品物流成本更是占到总成本的60%,严重制约了农产品流通。
农产品上行离不开快捷便利的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农产品上行的关键。
日前,国家邮政局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邮政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2年,邮政服务乡乡有局所、建制村直通邮,快递服务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实现建制村电商寄递配送全覆盖。
这其中,为了提升冷链服务能力和农村投递效率,《意见》提出支持企业建立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全程冷链快递物流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布局建设无人机起降场地,打造无人机农村投递示范区。而在推动农产品寄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和可循环方面,《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研究建立农产品绿色包装补贴机制;支持社会资本探索设立快递绿色包装产业发展基金,促进农产品绿色包装研发、生产和推广使用。
当然,就目前而言,为了减少农产品上行过程中的损耗,在选择上行农产品方面,也需要多一些思考。
比如,远离城市、偏僻且交通不便的偏远乡村,与地处城郊或虽远离城市但交通便利的乡村,可供上行的农产品应该是有差异的。
地处城郊且生态环境相对优越的乡村,可以选择附加值较高的绿色有机生鲜菜蔬作为主打上行产品。
远离城市但物流便利的乡村,可以选择绿色有机时令鲜果作为主打产品。
而在远离城市且物流不畅的偏远乡村,最好是选择“特色鲜明,附加值较高,易于打造地域品牌,同时对运输条件要求较低,不易损耗”的农产品作为主打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菌类、坚果类等特色干货,中草药材,或者是为目标消费者群体所青睐、便于批量长途运输、不易损耗的本地特色食品。

上一篇:2019年第24期玉米市场盘点

下一篇:玉米粗缩病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