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表示,农业品牌化将直接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将对农业产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在党的十九大期间,曾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村里生产的白酒和火腿。通过这些产业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岩博村从昔日的贫困村成了全县首富村。但是现在白酒和火腿出名了,却还没有形成品牌,究其原因,还在于在产量上去后如何有效控制质量。
余留芬: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质量问题,把好质量关,把管理、团队抓起来,把市场研究透,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最终目的是,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
品牌是展示产品实力与形象的有力抓手。以前我国农产品粗放经营,并不重视品牌建设,导致很多优质农产品泯为众人,优质却不能实现优价。随着农业向现代化、精细化发展,代表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农业”必将是市场的发展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认为,农业品牌的树立和培养,是未来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她提出,要从人才培养、产权保护、标准健全等方面,全方位强化农业品牌建设。
方兰:在品牌保护方面,地理原产地标识一定要跟上,它对整个乡村,尤其是一些口碑不错的农民自有品牌是一个非常好的保护。目前要尽快明确标准,统一的标准对品牌保护、品牌塑造,还有品牌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国家认证体系要健全。要由具有公信力的部门组建机构,对农产品进行认证。只有把认证体系做一个严格的区分以后,才能实现优质优价,才能真正实现品牌保护。
目前,我国在全国设立了农产品“三品一标”的标准。“三品”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一标”是指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