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猪北移,东北新增出栏生猪1540万,是风险还是机遇?今年养猪还赚钱吗?
时间:2018-02-05 19:03
南猪北移成趋势
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南方省区不断优化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生猪养殖产能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玉米主产区转移。越来越多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在东北地区新建、扩建养殖基地,生猪养殖呈现出南猪北移的发展趋势。
据了解,近段时间以来,雏鹰农牧、温氏、大北农等多家上市农牧企业公布了养猪场新建或扩建计划,大部分新建和扩建工厂都在东北地区。国内大型畜牧业龙头企业相继布局东北。据初步统计,东北地区在建生猪养殖项目投资已经超过615亿元,2018年底前可新增出栏1540万头。
那么,南猪北移,是风险还是机遇?今年养猪还能赚钱吗?
风险
南方养猪面临环保压力
从畜牧业发展环境来看,环保压力对规模养殖的约束趋紧。据了解,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等南方10个省份已经划定生猪禁养区,多地要求全面关闭拆除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户和可养区内不能达标排放的生猪养殖场户。例如,2017年全年,福建南平市共拆除关闭生猪养殖场7180家。
东北养猪规模扩张明显
当前,南猪北移趋势明显,大企业纷纷在东北四省区建场。大型养猪集团、饲料企业均发布了未来养猪计划,若这些目标能最终实现,产能完全释放,将新增出栏1亿多头。而2016年以来,南方水网地区生猪调减仅1600万头有余。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猪肉产量5340万吨,增长0.8%。从2010年开始,我国猪肉产量一直在5000万吨以上。这几年尽管有猪周期,但也说明了我们的生产能力是足够的。
机遇
南方养殖业发展将呈多元化
在环保政策倒逼以及比较优势驱动下,加快推进可养区内生猪养殖场的标准化改造,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将更加优化。
例如,浙江衢州市衢江区在拆除禁养区内养猪场的同时,对养殖业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是流转的土地,形成小区规模养殖,以便于统一治污;其次是引导养殖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当地96%的退养户实现了转产转业。
东北养猪业优势明显
从生产看,东北地区是新兴生猪产区。“十二五”期间猪肉产量年均递增3.9%,明显高于全国1.6%的增速。
从市场看,东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输出地。四省区每年生猪净调出量超过580万头,生猪价格涨落已经成为全国生猪价格变化的风
向标。
3
从成本看,东北地区在人工成本、土地资源、饲料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明显。饲料占生猪养殖总成本的70%,且玉米又占饲料的70%。所以企业在东北布局,饲料就地收集加工,不仅能更好保证饲料质量,也能节省不少运输费用,使用当地猪饲料单价比其他地区每斤便宜近0.1元。据测算,一个年出栏10万头商品猪的养殖场建在东北,一年饲料成本比在南方减少480万元。
4
从畜产品开发上看,东北地区土壤、空气和水源等生态状况都比较好,畜禽养殖防疫的天然屏障优势得天独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
从环境承载能力来看,东北地区优势也很明显。目前,东北四省区生猪年出栏量仅为7100万头左右,不及四川一个省的出栏量。沿海地区、水网地带禁养限养,倒逼畜牧生产北移,东北广袤的土地有足够的接纳能力。按每亩地每年消纳5头商品猪的粪便测算,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耕地承载率分别仅为9.5%、8.5%、6.2%和7.4%,四省区还有2.67亿头猪当量的承载能力,实施种养循环、农牧结合有很大空间。
6
东北地区自身加快发展畜牧业的要求也很迫切。东北是粮食主产区,按照每头猪每年消耗180公斤玉米计算,东北地区生猪出栏量翻一番,需要消耗玉米约1400万吨,占目前东北玉米年产量的14%,有助于消化大量的玉米库存。
未来养猪业,注定风险与机遇并存。那么,传说中今明两年生猪企业会逐步深度亏损,养猪还能赚钱吗?个人认为还没有那么悲观。
全国生猪供给稳定
价格不会大起大落
南猪北移,南方水网地区禁养拆迁、散户退出带来的市场空缺,将由东北新建养殖场来弥补。预计2018年,能繁母猪产能逐渐恢复,仔猪供应量将平稳增加,全年生猪供应将较为充足。生猪产能的低位将导致供应恢复缓慢,由于环保禁养压制产能复苏,养殖集团规模扩张将会对市场形成一定供应压力。总体上2018年生猪供应难以快速增加,因此2018年生猪价格大涨大跌难度较大,整体上小幅下滑走势为主,养殖仍能维持一定的盈利。
具体分析预测,大家可以点击往期文章
【行情】惊!专家预测今明两年生猪企业步入亏损期!今年养猪还能赚钱吗?
养猪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下面的公众号,免费获得全国二十六省、辽宁十四市生猪价格,及行情预测、养殖技术、政策等,每日报价,方便快捷。
还可以进入生猪交流群,与其它养殖户共同交流。后面是生猪群群主微信,由于超过100人,进群需要加群主微信,备注进生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