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媒体专栏 资讯内容

中国粮源信息网 

1月中下旬开始,受春节备货需求增加及原粮成本上涨双重的影响,国内大米现货价格如期上涨,这不仅给米企带来些许安慰。因为自新粮上市以来,米价持续低位徘徊,下游需求低迷,米企利润相对微薄。春节临近,大米备货工作也即将渐入尾声,部分米企不禁要问此轮大米价格还有上涨的空间吗?年后国储拍卖,米价是否还会有回落的趋势?带着这些疑问,中国粮源信息网分析师尹秀颖将为大家解答。 

  米价上涨的根源 

  一直以来我国大米市场长期处于“稻强米弱”的格局,并且此格局在短期内难以打破,其实不难看出,我国长期实行水稻托市收购政策,且托市力度不减,个别地方出现了米企与粮库抢粮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而此轮米价之所以上涨,其中需求仅占1/3,实际剩余的2/3根源在于原粮价格的上涨。其中东北产区黑龙江圆粒水稻上市之初到厂价1.45元/斤,水份16上,出米68上,现阶段烘干粮同等质量的到厂价已涨至1.52-1.53元/斤,况且面临着优质粮源难求的局面。同样此景也发生在江苏产区,受2016年稻价持续保持坚挺及天气影响,江苏产区晚粳稻价也从未停歇其上涨脚步,在苏北地区普通的晚粳稻收购价已涨至1.50元/斤,水16内,出米68上。 

  短期内原粮供不应求 

  新粮方面: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止1月15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3141万吨,同比增加421万吨。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粳稻4304万吨,同比增加276万吨。在2月28日我国2017年产水稻托市工作将全部结束,整体来讲东北产区所剩的余粮量非常少,其中黑龙江产区圆粒水稻基本已售罄。另外,近两年国家政策干预较为频繁,在大米市场供应需求长期疲软的状态下,米企均不敢冒进储备大量的库存,因此现阶段米企的库存量较低,若国家不能及时投放陈粮,市场将面临“无米下锅”的状态,自然米价将维持高位坚挺,南方产区今年天气造成籼稻质量偏差,农户手中虽然有粮,但含黄、出米率低的粮还是占多数。 

  陈粮方面:预计在3月份前,国家暂不会向市场大量投放陈粮,并且从各地轮换粮的价格来看,价格处于偏高的位置。另外,按照去年国家投放陈粮的时间来看,市场最早启动的时间是在5-6月份,如下图所示。即使水稻代加工成大米政策正式落地实施,市场大米价格波动具体反映将在3月中下旬以后。同时,米企采购陈粮的态度及拍买原粮后各项成本的价格盈亏值均值得考量。 

  

 

  3月份米市关键期 

  为什么说3月份将是米市的关键期呢?一方面,值得关注的是,今年过春节的时间与往年相比要偏晚一些。3月份恰逢此时我国各地的大中专院校开学、传统的“正月十五”过后农民工返程务工之际,因此还将有一波集中消费、刚性的需求存在,因此侧面上将给予稻价构成一定的支撑。另一方面,此时也是我国水稻去库存政策也即将展开,对于市场来说,市场政策发布到具体的实施出库加工后再到达销区也要相继用时半个月的时间,因此在时间节点上,大米走货也将相对顺畅。 

  综上所述:预计3月中旬以前国内米价还将保持坚挺,不排除还有涨价的区域,有意备货需求的经销商还是提早备货为佳。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米价出现拐点之际将在是国家抛售陈粮之际,届时市场不掺兑陈粮所占的比例量不多,因此优质米来讲还有上调的空间。同时天气预报预计23日夜间至28日,我国将出现今冬以来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其中陕西、河南、安徽、浙江等6省部分地区有暴雪,局部大暴雪,局地积雪可达40厘米以上。同时23-26日,中东部大部气温普遍下降6-8℃,这一因素将限制大米的备货与运输,均为市场带来利好的支撑。 

 

上一篇:2018年粮食工作将突出6大重点 重点调整完善稻谷收储政策

下一篇:肥料“24忌”,90%的人第一个就“中招儿”!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