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东港市“一县一业”

 东港市是我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是农业部命名的“全国优质草莓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草莓)生产基地”。 据《东港市志》记载,东港市是我国最早种植草莓并发展延续至今的地区,东港野生草莓资源有300多年历史,草莓种植始于1924年,是由原安东县马家岗夏家村农民李万春从安东劈柴沟三育中学引入日本鸡心草莓,至今已有90年的种植历史。自省政府实施“一县一业”战略以来,东港市草莓产业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种植业首批“一县一业”示范县。


    一、产业现状 
   (一)自然状况 
    东港市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北依长白山,南临黄海,主要耕地以退海平原为主。这里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夏秋季,海上的暖湿气流和山区冷湿气流交汇几率远大于其他地区,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能达到800—1200mm。这里阳光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土壤氧化还原反应剧烈,因而为有益菌群、微生物群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产生,也更加有利于植物有机物质的合成和积累。这里土壤条件好,水质、空气等生态环境无污染, 42座水库星罗棋布,水源上游无矿场,重金属不超标,全境通过了国家绿色环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草莓的生长和发育,这是任何其他地区不可比拟和替代的。这里生产的草莓果质甜酸适宜、色泽亮丽、口感纯正,是大自然赐予的天然瑰宝,是草莓生产研究开发的优势条件,此优势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同。 
    (二)取得成效 
   2012年东港市草莓生产面积15.5万亩、产量35万吨、产值40亿元,从业人数近10万人,农民人均产业收入近5000元。在草莓生产方式上,分为日光温室生产、早春冷棚生产、露地生产,其中日光温室6万亩,早春冷棚面积5.5万亩,露地生产面积4万亩,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技术水平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11年,东港市被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评为“中国草莓第一县(市)”,被辽宁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授予“辽宁草莓美食之都”荣誉称号。2013年3月,第七届中国草莓大会暨第八届中国草莓文化节在北京通州区隆重召开,在22日举办的精品草莓擂台赛上,东港草莓大放异彩,选送的11个样品共获得4金1银4铜的佳绩。其中,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选送的红颜品种在800多个参赛样品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最高分,丹东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获得最佳组织奖。在24日举行的草莓学术论坛上,我市选送的“草莓新品种红颜高产栽培技术”等4篇论文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并入编《中国草莓研究进展》。 
    二、发展措施 
    (一)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早在1991年,我市就在农业部、省农业厅和丹东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全国首家县级草莓研究所。研究所拥有种苗脱毒组培工厂、种苗气调库、化验室、培训室和原种示范场等科研设施和场所,其科研、新技术推广和脱毒种苗生产等综合能力居全国同行业之首。随后,根据草莓产业发展需要,又先后成立了丹东草莓专业技术研究会和东港市草莓协会,从而建立起以行业和专业协会为平台,草莓研究所为龙头,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推广主体,覆盖全市的草莓科技推广服务网络。目前,全市拥有草莓专业技术人员100余名,科技服务推广队伍发展到700余人。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使草莓生产科研和新技术推广工作不断加强,草莓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市草莓研究所、草莓协会先后被授予“全国星火计划农村专业示范协会”、“辽宁省科普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加大科技服务投入 
    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我市先后拨付和筹集资金900余万元,积极实施草莓生产的科研项目和培训工作,先后承担并完成了财政部“草莓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部“星火计划—草莓产业化发展”、农业部“名特优农产品发展”、国家外专局引智项目和省发改委“东港市草莓科研基地建设”等项目任务。市草莓研究所培育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实美”新品种,填补了国内自育温室优质高产品种空白,居世界先进水平。港岛酒业的果酒沉淀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东港市也先后被授予国家“科技工作先进县”、“国家科普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三)健全草莓产业链条 
    全市从种苗筛选、培育、供应到“农户+基地”生产到企业收购、加工、销售再到庞大的经纪人队伍促销,形成紧密而完整的产业化生产链条。东港市草莓研究所进行优良品种引进、筛选、繁育和自我培育推广工作,先后引进100多个品种,经筛选培育和自我培育推广10多个品种,覆盖全省。有2000多名经纪人开发草莓市场,25个专业合作社(基地)和10万农户包揽全市生产任务,40余家企业从事草莓生产、加工和商贸。 
   (四)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近年来,受国内国际市场影响,全国多次出现草莓卖难现象。特别是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国内草莓生产和销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全国草莓产区都出现了订单减少,销价下滑的现象。针对露地草莓销售难的问题,我市召开了草莓促销工作会议,要求相关部门、各乡镇政府、加工企业通力合作,共同做好草莓促销工作。市政府筹集资金,制定了草莓收购保护价,成立督察组调查露地草莓销售情况。公安部门组织力量,驻村蹲点,严厉打击干扰草莓收购的违法行为,维护草莓收购的正常秩序;交通部门加大了公路运输管理力度,为草莓运输开设绿色通道;各加工企业在保证订单收购的前提下,响应政府号召,按照保护价格,增加草莓收购量,确保了露地草莓顺利销售。在市政府的调度下,有效地解决了草莓卖难问题,大大减少了农民损失,维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产业健康发展。 
   (五)培育草莓龙头企业 
   东港市出台政策,对从事草莓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不仅在土地出让、行政收费、税收扶持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而且优先考虑申报上级“龙头”企业,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并积极协调金融信贷部门,为企业争取信贷资金,鼓励企业建草莓生产基地。目前,全市草莓加工企业已达40多家,草莓产品已形成罐头、果酱、果酒、果汁和单体速冻上市等10余个系列30多个品种,产品已销往东北各大中城市以及北京、上海、天津、唐山等城市,销量占东北各大中城市市场份额60%以上。部分产品出口欧、美、日、韩国、俄罗斯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六)加强产品质量安全 
    在大力发展草莓产业的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十分重视草莓质量安全工作,把草莓质量安全作为草莓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为全面打造东港市草莓优质、绿色、安全品牌,进一步拓展国内国际市场,东港市推行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五位一体”出口草莓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模式,经过不懈努力,东港市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确定为“出口草莓质量安全示范区”。东港市以强化农业化学投入品监管为手段,以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为依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将全市草莓生产全部纳入示范区管理范畴,确保出口草莓100%来自示范区,100%符合国际标准和进口国质量安全标准,实现了我市草莓生产“源头无隐患、投入品无违禁、管理无盲区、出口无障碍”, 形成了特色鲜明、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程度高的优势草莓种植区域。  
   (七)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东港市本着建设全国顶级、世界一流的草莓产业目标,在强力建设和完善草莓产业发展的同时,重力塑造产业品牌,从产品产量到质量,从产业化生产到提升产业知名度,2011年东港市委、市政府成功承办了中国第六届(丹东·东港)草莓文化节,并在《辽宁日报》上进行了整版宣传推介。目前,我市注册了具有地理标志的“东港草莓”证明商标,是辽宁省第二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在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经验交流暨第二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报告发布会上,跻身全国300个最具综合价值量地理标志名单,排名第182位,也是在2011年的全国农产品品牌大会上,“东港草莓”进入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名列65位,品牌价值14.43亿元;2012 年6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2012中国农业品牌发展推介会”上,“东港草莓”再获殊荣,经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等七家优农协会联合调研,评估出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东港草莓”位列百强之中前二十强,草莓单项位列全国第一,获“2011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三、发展规划 
    2012-2015年,东港市拟投资2.2亿元发展草莓产业,分为两个周期进行建设。2012年投资2000万元建设草莓科学研究院;2013-2015年投资1.5亿元建设现代草莓示范基地,投资5000万元建设草莓科技有限公司。 
    (一)建设草莓科学研究院 
    经过周密策划、精心调度、努力工作,投资2000万元的辽宁草莓科学院建设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该项目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旨在打造一所立足辽宁、全国独家、国际一流,集草莓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种苗生产及保鲜包装技术开发为一体的草莓专业研发机构,实现三个输出一个打造,即输出技术、输出种苗、输出产品,打造东港草莓品牌。研究院将聘请日本静冈县经济连草莓专家斋藤明彦、西班牙艾诺斯种苗有限公司草莓专家哈维尔·凯诺、意大利欧洲种苗公司草莓专家安东尼奥和北京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理事长张运涛等专家为科技顾问,建设院士工作站。进一步增加科研设备、技术引进、人才引进方面的投入,整合本地区现有技术力量,面向国内科研机构、高校招聘高水平科研人员,将研究院团队打造成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研发队伍。 
    (二)筹建草莓科技有限公司 
    为了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以辽宁省草莓科技研究院为依托,一班人马,两套牌子,政府控股,吸纳西班牙、以色列和美国等草莓科技公司以及国内相关企业融资参股,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成立东港市草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向外销售草莓产品、销售草莓种苗、销售草莓技术,年销售额9000万元,利润2610万元。第一,销售草莓产品:计划年营销2000吨礼盒草莓,提高草莓附加值1倍以上,年销售额8000万元,利润2000万元。第二,销售草莓种苗:预计年产草莓脱毒组培原原种苗20万株、原种苗500万株(可繁殖良种苗2.4亿株),良种苗800万株,分别占国内需量10%、1%、0.04%份额,年销售额1000万元,利润610万元。第三,销售草莓技术预计年输出技术、成果等收益200万元。草莓科技公司争取通过3-4年的努力,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在创业板上市,上市融资后,进一步扩大草莓及精包装草莓生产能力,投资1.4亿元,将种苗产能计划扩大5倍,除可实现省内全覆盖需求外,还能为国内其它地区批量供给优质脱毒种苗,实现年销售额5000万元,利润3050万元;投资3000万元,将精包装礼盒草莓年营销量扩大到1万吨,实现年销售额4亿元,实现利润1亿元。 
    (三)建设现代草莓示范基地 
    计划争取上级扶持、招商引资、融集社会闲散资金,总投资1.5亿元建设精品生产、苗木繁育、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试验推广为一体的草莓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400栋,占地2000亩;改造已建日光温室10000栋;建设标准化露地草莓基地6万亩;建设5000吨气调库6座,可鲜储草莓3万吨;建设草莓深加工企业一个。成立商贸集团公司,在国内设立多个销售处,从而实现草莓产业从育苗—生产—加工—销售链条式发展。到2015年,全市草莓生产总面积发展到20万亩,产量达到45万吨,产值达到52亿元。 
    (四)进一步强化宣传,全力提升品牌价值 
    继成功承办了中国第六届(丹东.东港)草莓文化节,并在《辽宁日报》整版报导我市一县一业发展情况等一系列宣传后,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东港草莓的品牌价值。下一步计划于2014年携手央视7套《乡村大世界》,通过长期投放栏目广告、将栏目组请到东港录制节目等方式宣传东港草莓,并展示东港人民热情好客的精神。《乡村大世界》栏目作为中央七套农业节目惟一的大型综艺节目,可收视人口超过8亿,栏目平均收视率从2001年到2011年一直名列央视七套第一。该栏目以“让全国农民乐起来,让一方水土富起来”为宗旨,以全景式综艺手法每期展现一个地方的综合面貌而受到全国电视观众好评。东港市将以草莓产业为主体,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宣传,将文明、魅力、幸福的新东港展示在全国观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