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症状:病株叶鞘上生椭圆形病斑,中部枯死,呈灰白色至黄褐色,边缘较宽,深褐色至紫褐色,病斑汇合成云纹状斑块,淡褐色与深褐色交错相间,整体花秆状。病叶鞘枯死,相连的叶片也变灰绿色或褐色而枯死。茎秆上病斑轮廓与叶鞘相似,浅褐色。高湿时,在病叶鞘内侧和病叶鞘表面形成稀疏的白色菌丝体和褐色的小菌核。病株不能抽穗,或虽能抽穗但穗小,灌浆不饱满。病秆腐烂软弱,易折倒,造成严重减产。在多雨高湿条件下,叶片上生形状不规则的褐色病斑,有轮纹,中部颜色较浅,可汇合成大型斑块。穗颈上也产生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明显的褐色病斑。

 

1.jpg

谷子纹枯病病症(图示)

 

传播途径: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核和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中越冬。翌年越冬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染谷子幼苗或成株茎基部,此后发病部位逐渐上升,并在发病部位生成菌丝和菌核。菌核随气流、雨水或灌溉水传播,接触健株,菌丝则通过病、健叶片之间的接触而传播,都可引起再侵染。

防治方法:

1、整地选种。深耕土地,施足基肥,灌好底墒。选用抗谷子纹枯病的品种,并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进行拌种处理,可有效避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按要求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2、田间管理。按照作物需求,合理给水、施肥,追肥避免氮肥过多,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孕穗期要喷施一次壮穗灵,强化作物生理机能,提高授粉、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

3、药剂防除。谷子纹枯病发病初期,可按照植保要求选用针对性药剂进行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提高防治效果。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