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农业新政 资讯内容

花生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当前,辽宁省花生处于结荚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对营养的需求量非常大。应密切关注中后期异常天气变化,做好防灾减灾预案,积极应对涝灾、旱灾等各种危害,切实减少灾害对花生生产的影响。结合气象条件和花生生长情况,提出以下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及时排水散墒
根据降雨情况、土壤水分,抢抓排水窗口期,迅速组织排水。大雨之后,根据花生田积水情况和地势,要及时采取机械排水或人工方式疏通排水沟渠,尽快降低田间积水,将耕层渍水排出,减少田间积水时间。对于土质粘重排水不畅田块,应尽早结合中耕锄地散墒,促进土壤透气晾墒,减少涝害对花生的危害。地膜覆盖的花生要破膜散墒,降低土壤含水量,保持土壤通气良好,减少烂果现象的发生。
二、及时补充肥料
花生中后期是营养需求较多和荚果充实的关键时期,由于前期降雨量较多,导致土壤肥力流失,根系吸收能力减弱,植株易脱肥早衰。因此,结合花生长势应及时补充肥料,保证养分供给,恢复植株生长,防止脱肥和后期早衰,减轻涝害损失,保障花生稳产。露地种植的花生可以结合中耕进行追肥,增施一定量的钙肥,促进荚果膨大 。
三、加强病虫害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绿色防控”的原则。采用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利用黑光灯、黄蓝板、性诱剂与高效低毒药剂相结合。由于前期降雨量大,田间土壤含水量高,8月份气温偏高,高温高湿环境容易引发花生病虫害,特别是叶部褐斑病、网斑病、白绢病等病害,以及蛴螬、蚜虫、棉铃虫和蓟马等虫害,应加强田间病害监控。对于叶部病害可叶面喷施联苯三唑醇、氟环唑、苯醚丙环唑、腈苯唑、烯唑醇、三唑酮、戊唑醇等杀菌剂+0.3%磷酸二氢钾溶液+1%尿素溶液,一般7-10天喷施1次,连喷2-3次。针对蛴螬,可选用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1000倍液灌根,每亩用量300毫升;针对蚜虫,可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6公斤随肥料施入垄里,或用吡虫啉+助剂防治;针对棉铃虫,于3龄前叶面喷施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2000倍液;针对蓟马,可叶面喷施甲氨基阿霉菌素苯甲酸盐+啶虫脒(吡虫啉),或甲维盐+多杀+助剂,或甲维盐+烯啶虫胺,或联苯菊酯+阿维菌素。
四、及时清除杂草
由于前期降雨量较多,田间杂草生长较快,应及时清除。在杂草2-4叶期,每亩选用48%灭草松乳油150毫升+108克/升高效氟吡甲禾灵20毫升二元复配,或11.8%精喹·乳氟禾乳油30毫升,茎叶均匀喷雾,可有效防除一年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而对于田间大草和结种子的老草化学除草效果不好,应人工拔除,并清理移出田间。
五、化学调控
结荚期是花生生长最旺盛时期,由于阴雨天光照不足,花生容易徒长,造成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对于植株有徒长趋势,株高超过35厘米的地块,应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2-3次化控,施用花生超生宝、或烯效唑、或壮饱安合理兑水后进行叶面喷施,应均匀喷雾,避免重喷、漏喷和喷后遇雨。
六、适时收获
一般收获时间以植株呈现衰老状态,中下部叶片由绿转黄并逐渐脱落,茎秆转为黄绿色。可随机选取5-10株花生,当70%以上荚果果壳硬化、纹理清晰,颜色由白色转为浅黄色,壳内海绵组织干缩变薄,果壳内壁呈深棕色,为适宜收获期。花生机械化收获减少损失、提高清洁度的关键在于:一是检查调试好收获机,使机具在最佳状态下高质高效作业;二是准确把握适收期和作业条件,在最佳的时机收获;三是选择适宜的机械化收获方式与机具;四是及时烘干,减少霉变;五是加强机收培训与监督。

上一篇:我省出台《规划》,到2025年重大生态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下一篇:辽宁下发指导意见:产量形成关键期,粮食作物这样管(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