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花生黑斑病的症状与褐斑病大致相似,一般比褐斑病小,近圆形或圆形,暗褐色至黑褐色,叶片正反两面颜色相近。病斑周围通常没有黄色晕圈,或有较窄、不明显的淡黄色晕圈。

 

1.jpg

花生黑斑病病症(图示)

 

在叶背面病斑上,通常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子座,呈同心轮纹状,并有一层灰褐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害严重时,产生大量病斑,引起叶片干枯脱落。

叶柄和茎杆发病,病斑椭圆形,黑褐色,病斑多时连成不规则大斑,严重的整个叶柄和茎杆变黑枯死。

黑斑病与褐斑病症状相似。但田间发生时期一般较褐斑病晚。黑斑病病斑小,病斑周围没有黄晕或黄晕不明显;而褐斑病病斑大,病斑周围的黄晕宽且明显。

 

 

(一)花生黑斑病传播途径:

病原为暗拟束梗霉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伯克利球腔菌,子囊菌亚门。

1、形态。分生孢子梗褐色至暗褐色,粗短,末端屈曲,多数无隔膜。分生孢子橄榄色,倒棒状,较粗短,具1-8个隔膜。

2、特性。病菌生长适温为25-28℃。高湿有利于产孢和孢子萌发。

(二)花生黑斑病侵染循环:

1、越冬。病菌以菌丝体或分孢座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或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种荚、茎杆表面越冬。

2、侵入。第二年合适条件时,越冬分生孢子或菌丝直接产生的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为初侵染与再侵接种体,从寄主表皮或气孔侵入致病。病斑首先出现在靠近土表的老叶上。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成为田间病害再侵染源。

(三)花生黑斑病发生规律

1、品种因素。一般以直生型品种较蔓生型或半蔓生型品种发病轻。叶片小而厚、叶色深绿、气孔较小的品种病情发展较缓慢。

2、气候因素。适温高湿的天气,尤其是植株生长中后期降雨频繁,田间湿度大或早晚雾大露重天气持续最有利发病。

3、栽培因素。连作地、沙质土或植地土壤瘠薄,或施肥不足,植株生势差发病也较重。

(四)花生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1、实行农业综合防治:花生田实行2年一度的换茬轮作制度。与大豆、玉米轮作为好。准备来年的花生田地时,冬季要深翻晾土。在栽培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适时浇水,合理施肥。雨后要输通排水沟,降低田间湿度。

2、选育和种植抗病优良品种。据国家专业研究机构实验认定,鲁花14号、花育19号两个品种为抗黑斑病的优良品种。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当田间病叶率达到10%-15%时,开始第一次喷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叶片;以后每隔10-15天喷药1次,连喷2次-3次,每亩花生地每次喷药液50-75千克。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