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1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面产生白色至淡灰色斑点,随后扩大为椭圆形或梭形,后期病斑常相互联合产生大片枯死斑,使半叶或全叶枯死。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密生灰褐色霉层。有的从叶尖向下发展,形成枯叶,还可在割刀口处向下呈水渍状淡褐色腐烂,后扩展为半圆形或“V”字形病斑,黄褐色,表面生灰褐色霉层,引起整簇溃烂,严重时成片枯死。

 

1.jpg

韭菜灰霉病病症(图片)

 

2、病原形态

真菌半知菌亚门葱鳞葡萄孢菌Botrytis squamosa Walker侵染引起。

3、发生规律

主要危害韭菜、洋葱、大葱等葱蒜类蔬菜。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的形式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在鳞茎表面越冬。但在气候温暖地区,多以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反溅传播,病菌从气孔或伤口等侵入叶片,引起初侵染。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和农事操作等传播,进行再侵染。深埋土下15厘米的菌核,经21个月,成活率仍达79%。

病菌喜冷凉、高湿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15~21℃,相对湿度80%以上。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露地栽培韭菜灰霉病的主要发病盛期为春季节3~5月。韭菜灰霉病的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生长不良的田块发病重。年度间冬春低温、多雨年份危害严重。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及病株上越冬,随气流、雨水、灌溉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温度高时产生菌核越夏。低温高湿发病重。在早春或秋未冬初,遇到连阴雨天气,相对湿度95%以上,易造成流行。

4、防治措施

4.1种植抗病品种。

4.2农业防治。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作物抗病性;清除病残体,每次收割后要把病株清除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病源。

4.3药剂防治。每次收割后及发病初期,喷洒绿盾牌4%农抗120瓜菜烟草型500——600倍液,可有效控制病达的发生。农抗120属微生物发酵产物,无毒、无残留、无药害,对人体安全,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首选杀菌剂。同时,内含17种氨基酸和其它多种营养物质,可促进韭菜生长,提高韭菜产量。也可喷50%速克灵或50%农利灵1000倍或50%多菌灵800倍液。

4.4清洁田园。韭菜收割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埋或烧毁,防止病菌蔓延。

4.5适时通风降湿是防治该病的关键。通风量要根据韭菜的长势确定。刚割过的韭菜或外界温度低时,通风量要小或延迟通风,严防扫地风。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