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发病症状:此病主要发生于树干和主枝,枝条上也可发生。枝条发病时,初在病部肿起,随后溢出淡黄色半透明的柔软树脂。树脂硬化后,成红褐色晶莹、柔软的胶块,最后变成茶褐色硬质胶块。病部皮层褐腐朽,易为腐生菌侵害。随着流胶量的增加,树势日趋衰弱,叶片变黄,严重时甚至枯死。诱发此病的因素比较复杂,病虫侵害,霜、冰雹害,水分过多或不足,施肥不当,修剪过度,栽植过深,土壤黏重板结,土壤酸性太重等,都能引起桃树流胶。流胶以春季发生最盛。长江流域以梅雨期发生最多。

 

131231231.jpg

 

1312312.jpg

桃流胶病图片展示

 

防治方法:综合防治桃树流胶病,应从冬季开始。

1、加强桃园管理,增强树势。增施有机肥,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酸碱土壤应适当施用石灰或过磷酸钙,改良土壤。盐碱地要注意排盐,合理修剪,减少枝干伤口,避免桃园连作。

2、防治枝干病虫害,预防病虫伤,及早防治桃树上的害虫如介壳虫、蚜虫、天牛等。冬春季树干涂白,预防冻害和日灼伤。

3、药剂保护与防治:早春发芽前将流胶部位病组织刮除,伤口涂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或波美5度石硫合剂,然后涂白铅油或煤焦油保护。药剂防治可用5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效较好。

内容